探索现代雕塑个性化语言,讲述东西方文化交流故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人物・故事》栏目系列片《艺术的纽带》第十八集:张海平,将于9月6日在总台科教频道(CCTV-10)12:49首播。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及法国相关机构共同主办的“从北京到巴黎――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中国艺术大展中,展出100多位中国艺术家的200余件精品力作。社教节目中心推出系列片《艺术的纽带》,本集聚焦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海平的艺术探索之旅。
把握金属材质特性
探寻雕塑艺术个性
1956年,张海平出生于上海。因为从小喜爱雕塑艺术,24岁时,他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雕塑。1984年进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在上世纪90年代,他陆续创作了《白求恩》《飞虹》《创世纪》《军魂》等多件雕塑作品,获得多个艺术奖项。
2000年,张海平被公派到英国学习。在这期间,张海平创作了近20件《中国文字》系列作品,并举办了个人作品展览,获得了当地艺术家和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融汇传统与现代
铸造凝练的雕塑艺术
2024年5月,张海平的雕塑作品《银枪闪烁》《中国文字》系列十七、《中国戏曲》系列三,在“从北京到巴黎――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中国艺术大展中展出。
张海平参展的第一件作品《银枪闪烁》,展现了一位运动员投掷标枪的瞬间。为了增加运动员的速度感和力量感,张海平选择了简洁的设计思路。
融合雕塑艺术之美
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近年来,张海平创作了14件《中国戏曲》作品。其中既有对中国传统写意精神的挖掘,也有对西方现代抽象性艺术理念的融合。他以大胆的创新,不懈的探索,将中国画笔墨的艺术手法转化成现代雕塑新的艺术语言,完成了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理念的巧妙融合。
2024年,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隆重举行。张海平通过“从北京到巴黎――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中国艺术大展,以艺术作品为纽带,送上对中法两国人民的深深祝福。
让我们走进雕塑家张海平的艺术世界,感受现代雕塑的艺术魅力。
敬请关注
科教频道(CCTV-10)
9月6日12:49
《人物・故事》栏目系列节目
《艺术的纽带》
第十八集:张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