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旗杆村,小麦长得正绿,村东头的灌溉渠旁,一台抽水泵正开足马力输水。
“最近天气比较干燥,我们正组织村民对田地进行集中灌溉。”旗杆村村委会主任翟跃雷向我们介绍了这块地的最新情况。而在去年,这块地还被村民无偿占用,造成村集体资产损失。
事情要从一次对村巡察说起。
2024年4月,我们灌南县委第三巡察组开展对村巡察,刚进驻北陈集镇不久,就有群众找上来反映问题:“有人种我们村里的地,种了好几年,一直也不给钱,这事你们管不管?”
经过与村民谈话及实地走访,我们了解到这块土地处于旗杆村原村小学所在位置,小学撤并后,有几户村民自行在旧址上种起了农作物。
村小学旧址是否属于村集体用地?村民在上面种植农作物是否需要履行手续?我们找到旗杆村原党支部书记顾某了解情况,顾某对此也很无奈:“那块地确实是村集体资产,村小学撤并后,我们已经申报土地复垦项目并取得农用地批文,打算重新发包,但是那几个村民一茬接一茬地种庄稼,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们不好太强硬,平时村里事务也很多,我们也没有经常跟踪催促,事情就暂时搁置了。”
经过与镇国土资源所确认,我们发现这块地确实一直处于耕作状态,但村集体“三资”管理台账却未见相关收支记录,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真空地带。
发现问题是前提,解决问题才是关键。我们向旗杆村党支部下发了立行立改通知书,要求村“两委”履行村集体“三资”监管责任,与当事村民讲明侵占集体土地的法律法规与利害关系,尽快收回被侵占的集体土地。最终,几位村民将侵占的集体土地归还,并补缴6年的土地承包费用,顾某受到诫勉谈话处理。
随后,旗杆村将追缴的承包款上缴至镇“三资”管理中心,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公益事业。村“两委”依托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将收回的土地重新发包,盘活村集体资源,为村集体创收增收。
为切实提升“三资”管理成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我们向北陈集镇党委下发工作提示,以本次巡察整改为契机,将土地发包程序、合同管理规范等经验固化为村级集体资产交易操作指引,要求北陈集镇纪委对村集体“三资”管理开展专项监督,为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对村(社区)巡察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我们将持续聚焦资金管理不规范、资产流失、资源管理无序等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驾护航。(作者:杨莹 朱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