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央广国内 / 正文

从历史风云到经典文献――郭怡Q系列学术文献述评

央广国内 2025-04-02 16:52:11

从历史风云到经典文献――郭怡Q系列学术文献述评

郭怡Q先生2020年摄于海南热带植物园

对历史的总结与塑造,向来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命题,更是中华民族得以绵延不绝的命脉所在。近日,一代中国画大家、当代中国美术事业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者郭怡Q先生,集中推出了他的系列学术文献。这一系列文献意义非凡,它不仅是一位当代标杆性艺术家的个案呈现,更涵盖了中国当代艺术运动演进史、新中国艺术教育史、中国画发展史,甚至还涉及自明朝以来的艺术世家家族史。其所形成的个案经验,堪称当前“四史”教育最为生动的典型案例。

一、丰富多元的文献构成

郭怡Q系列学术文献包含了《怡园艺话》《传承大家-郭怡Q》《美术家郭怡Q传记》《“人民艺术家”郭怡Q卷》《百花齐放――郭怡Q绘画展文献集》等众多著作。 《怡园艺话》作为中央文史研究馆的“馆员文丛”之一,其中的“怡园”本是潍坊郭家画院的旧称,后被郭怡Q用作书斋名。在这本文集中,郭怡Q精心挑选了37篇与艺术相关的文章,涵盖对亲朋师友的回忆、人生经历的感悟与游历,以及中国画创作和教学这三个重要部分。它代表着国家文化视野下艺术界的声音,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从历史风云到经典文献――郭怡Q系列学术文献述评

《怡园艺话》封面

从历史风云到经典文献――郭怡Q系列学术文献述评

《传承大家-郭怡Q》书影

从历史风云到经典文献――郭怡Q系列学术文献述评

《美术家郭怡Q传》书影

从历史风云到经典文献――郭怡Q系列学术文献述评

《人民美术家郭怡Q卷》

从历史风云到经典文献――郭怡Q系列学术文献述评

《百花齐放》套封

《郭怡Q画册》收录了郭怡Q从年轻时至今各个历史阶段的600多幅代表性重要作品,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他完整的创作探索历程。

《美术家郭怡Q传》是在郭怡Q的授权、参与和指导下,由云南大学张维教授历经数年完成的一部基础性著作。书中运用大量详实的历史史料,结合时代背景,清晰阐述了郭怡Q在各个重要历史阶段的成长与发展,是传主与作者共同努力的心血结晶。

《人民艺术家郭怡Q》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属于“人民美术家”系列丛书。本书从“成长篇”“创作篇”“生活篇”“教学篇”“社会工作篇”“展览回顾篇”等七个方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作为新时代德艺双馨标杆性艺术家郭怡Q的精彩瞬间。

《百花齐放――郭怡Q绘画展文献集》是对郭怡Q八十画展进行个案文献研究的成果,形式新颖。八十画展是郭怡Q系列变法的重要展示,意义深远。在创作方面,郭怡Q通过此次画展,再次展现了中国画在传统出新和当代审美中的强大生命力与创造力,揭示了经典艺术家晚年变法所蕴含的深沉力量。此外,本书将展览与观众融为一体,以郭怡Q历次重要展览为背景,凸显了展览历史与当下相互辉映的深度。

二、深厚底蕴与时代印记

郭怡Q身上体现了中华文化家族历史、个人风格、时代风貌等诸多学术命题,其背后的历史文脉可梳理为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郭怡Q先生家学渊源深厚,潍坊郭家的文脉自17世纪初明朝户部尚书郭尚友起,便功名不断。1753年,郑板桥辞去潍县县官后,并未直接返回故乡江苏,而是在郭家住了两年;清末大家赵之谦也曾在郭家长期居住。著名画家、郭怡Q父亲的老友黄永玉曾说:“当然这是郭味蕖的祖宗做的东。”郭味蕖早年进入上海新华艺专学习,后师从黄宾虹。新中国成立后,他进入中央美院任教。20世纪60年代中国画教学分科时,他与李可染分别担任国画花鸟科、山水科主任。郭味蕖不仅是新中国花鸟画创新的北方代表性画家,还是新中国书画鉴定学科的开拓者,他所著的《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由徐悲鸿题写书名,黄宾虹作序,被薛永年教授赞誉为“中国书画鉴定科学化的第一部工具书”。注重创作实践的理论提炼与总结,以及理论对创作探索的自觉指导,这种创作与理论双向深入的理念,正是郭家父子相传的优良传统。

从历史风云到经典文献――郭怡Q系列学术文献述评

郭怡Q先生18岁照

从历史风云到经典文献――郭怡Q系列学术文献述评

郭怡Q先生聆听叶浅予先生教诲

从历史风云到经典文献――郭怡Q系列学术文献述评

郭怡Q先生与叶浅予、李可染、黄润华、许继庄先生讨论研究生教学

郭怡Q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二代画家,具有典型性。他的中小学教育和专业美术教育均在新中国完成,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早在20世纪60年代,他在展览上的画作就得到了时任北京市委文教书记、著名学者、艺术鉴定家邓拓的高度评价,称其画作“其面貌大有蓝出之势”。郭怡Q就读于北京艺术学院期间,受到卫天霖、阿老、吴冠中等名师的教导。这些名师大多留学归国,深受欧美现代艺术的熏陶,为郭怡Q带来了强烈的现代艺术形式感学养。同时,由于家学渊源,郭怡Q自幼接触丰富的家藏历代经典原作,甚至曾在徐悲鸿艺术馆,由廖静文馆长亲自拿出徐悲鸿珍藏的古典原作供他临摹。深厚的家学古典传统与大学名师传授的现代艺术学养,共同构成了郭怡Q艺术创新的两大基石。

从历史风云到经典文献――郭怡Q系列学术文献述评

郭怡Q先生在非洲肯尼亚纳库鲁库

从历史风云到经典文献――郭怡Q系列学术文献述评

上世纪90年代初,郭怡Q先生在法国米勒故居

从历史风云到经典文献――郭怡Q系列学术文献述评

郭怡Q先生在西双版纳密林中

从历史风云到经典文献――郭怡Q系列学术文献述评

郭怡Q先生在人民大会堂创作大画

从历史风云到经典文献――郭怡Q系列学术文献述评

郭怡Q先生与中央文史馆同仁外出调查写生

从历史风云到经典文献――郭怡Q系列学术文献述评

入选中国文联《知名老艺术家艺术成就展》

20世纪70年代初,受国务院委托,一批老艺术家集中在北京为中国各个对外窗口创作国画。1977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文化部美术创作组,郭怡Q有幸成为创作组中为数不多的常年跟随各地进京老先生的助手和青年创作主力。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的成立,与中国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大时代同频共振,不仅恢复了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还促进了与世界的广泛深入交流。如同20世纪50 - 60年代一样,郭怡Q在文化部创作组向老先生们深入学习传统国画创作。80 - 90年代,他持续出国交流、办展、观摩,进一步深化了他对传统国画和西方现代艺术的研究,推动了他创作个性的深化与鲜明,形成了被启功誉为“大麓画风”、被潘洁滋誉为“写意重彩”的技法风格。此外,郭怡Q还提出了“技法重组”“大花鸟意识”“试写交响曲”“你的野草是我的家园”等创作理论。

进入21世纪20年代,年届80的郭怡Q推出《百花齐放――郭怡Q绘画展》,再次深化了“技法重组”理论。此次展览在中国画的材料和技法上进行了全新尝试,创新了材料运用,拓宽了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将刮、擦、刻等技法应用于中国画创作中。

从20世纪90年代起,郭怡Q先后担任中央美院国画系副主任、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主任,中国画学会创会会长等专业职务,并连续30年担任全国美展评委。在社会兼职方面,他曾任两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祖国统一促进会副会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官员等。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术和文化事业的重要推动者与组织者,见证、创造并推动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时代风云。

郭怡Q系列学术文献为研究这些历史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材料。

从历史风云到经典文献――郭怡Q系列学术文献述评

山泉 1960年 136Mx88M

从历史风云到经典文献――郭怡Q系列学术文献述评

山河万里一片春 1976年 135Mx204M

从历史风云到经典文献――郭怡Q系列学术文献述评

华夏昌兴(刘炳森题字) 1984年 80Mx80M

从历史风云到经典文献――郭怡Q系列学术文献述评

雨后 1990年 68Mx68M

从历史风云到经典文献――郭怡Q系列学术文献述评

西湖过雨图 1996年 240Mx120M

从历史风云到经典文献――郭怡Q系列学术文献述评

竹露藤风图 2004年 146Mx132M

从历史风云到经典文献――郭怡Q系列学术文献述评

岭南腊月 2009年 120MX91M

从历史风云到经典文献――郭怡Q系列学术文献述评

无忧花 2020年 145Mx60M

从历史风云到经典文献――郭怡Q系列学术文献述评

霓裳羽衣图 2020年 145Mx360M

三、当代修史的重要价值

“当代修志,后代编史”是中国史学界的传统之一。实际上,当代修史古已有之,如《史记》《三国志》,近现代的《中华民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 - 1955卷》等,均属于当代修史的范畴。当代修史虽受当代人利益关系的影响,但也具备当代人亲身经历所带来的一手材料优势。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借助现代科技的便捷与及时性,把握好历史真实与现实鲜活的特点,为时代留下一份富有生命力和学术性的个案,显得尤为重要。郭怡Q系列学术文献正是这样一份厚重的时代个案。

尔・雷蒙德・波普在《客观知识》(1972)中提出,将人类认识世界分为客观物理世界、主观心灵世界、人类创造的知识精神积累世界三个“世界”,并特别强调把人类创造的“人造世界”明确为人类认识的“客观”实体。人类文明创造的知识世界日益成为经典标准的基础,拥有实实在在的话语权。郭怡Q系列学术文献在这方面做出了扎实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