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称将对药品征收关税,美国制药行业现状如何?该行业会因关税从欧洲转向美国吗?

新浪国际新闻 2025-04-09 17:30:04

本文由DeepSeek生成

特朗普关税政策下的美国制药业:供应链危机与产业回流困局

——全球贸易战阴影下的药品可及性挑战

2025年4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宣布将对进口药品征收“重大关税”,这一政策不仅打破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自1994年以来的《药品贸易协议》框架,更可能重塑全球制药业格局。本文结合行业数据与专家观点,解析美国制药行业的现状、关税冲击的连锁反应,以及欧洲产业转移的可能路径。

一、特朗普关税政策的背景与核心逻辑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是其“美国优先”战略的延续。自2025年3月起,特朗普多次威胁对汽车、半导体及制药业加征25%或更高关税,旨在缩小贸易逆差并推动制造业回流。其核心论点是:美国支付药品价格“比生产国高出多倍”,而关税将迫使跨国药企将生产转移至美国本土。

然而,这一逻辑面临现实挑战。美国制药业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

进口依赖度高:2024年美国进口药品价值达2100亿美元,其中仿制药90%依赖进口,印度与中国是主要来源国。

供应链复杂性:近九成美国生物科技公司至少一半FDA批准的药品依赖进口成分,尤其是活性药物成分(API)。

二、美国制药业现状:脆弱供应链与成本困局

当前美国制药业的脆弱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 仿制药市场面临断供风险

仿制药占美国处方药的90%,其利润空间极小(通常每瓶售价1-5美元),关税成本难以转嫁。例如,抗抑郁药盐酸舍曲林等关键药物主要依赖印度供应,若供应链中断,药价可能翻倍8。行业专家警告,仿制药企业可能因成本攀升被迫减产甚至退出市场,加剧药品短缺。

2。 品牌药企的“回流困境”

尽管礼来、默沙东等企业已宣布在美国投资建厂(如礼来计划投资270亿美元新建四家工厂),但新建药厂需5-10年时间及高达20亿美元成本,短期内无法替代进口。此外,胰岛素等复杂药物的生产转移几乎不可能,因其供应链涉及多国协作。

三、欧洲药企的“迁徙焦虑”与欧盟应对

欧洲制药业对关税的反应尤为激烈。欧盟2023年对美药品出口额达900亿欧元,若关税落地,欧洲药企可能加速向美国转移以规避成本6。但这一过程面临多重障碍:

产业外流压力:欧洲制药工业协会联合会(EFPIA)警告,若欧盟不改革监管框架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投资将流向政策更友好的美国。

地缘政治博弈:欧盟已提议对美国大豆、摩托车等产品征收25%报复性关税,但药品因其特殊性可能被排除在贸易战外。

四、关税的连锁效应:患者与全球贸易体系的代价

1。 患者成本飙升

美国医疗体系高度依赖进口低价药,关税可能导致药价上涨10%-25%。例如,依赖印度仿制药的高血压和精神疾病患者群体(占比60%)将首当其冲。

2。 WTO框架的瓦解风险

1994年《药品贸易协议》曾推动全球药品免关税流通,而美国单边行动可能引发各国效仿,导致全球药品供应链碎片化。

3。 短期回流幻象与长期矛盾

尽管部分企业象征性增加在美投资(如诺和诺德扩建北卡罗来纳州工厂),但复杂药物生产回流成本过高,且特朗普政策的不确定性(如关税税率变动)削弱了企业长期规划信心。

五、结论:贸易保护主义的“双刃剑”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试图以强硬手段重构全球制药业版图,但其忽视了行业固有的全球化属性。短期内,美国患者将承担药价上涨与供应短缺的代价;长期来看,若欧盟与印度等国采取反制措施,全球药品可及性可能进一步恶化。

药企的“回流”更多是政治姿态而非经济理性——正如礼来CEO所言,“修复本不存在的问题”或将透支行业创新潜力。在2025年大选临近的背景下,这场关税博弈不仅考验着全球供应链的韧性,更成为美国国内政治经济的风向标。

时讯快报

5.5亿用户的选择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