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漫步于江苏无锡寄畅园,仿佛置身于山水画之中,让人流连忘返。
寄畅园是明代官宦世家秦氏的私家园林,万历年间进行了扩建;同时期还有个邹氏家族,兴建了愚公谷,历经多年匠心营造,成为“一时冠绝吴中”的美景。岁月流转,煊赫江南的“两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寄畅园创造了“五百年不更二姓”的奇迹,而愚公谷仅五十年就衰败了。探究“两园”兴衰的原因,与秦、邹两家的家风传承密切相关。秦家重视家风建设,坚持以“孝友”传家、勤俭持家,邹家不重视子女教育,穷奢极侈,最终“子亡园废”。
“两园”一兴一衰,印证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家风家教,对于一个人,就好比是“土壤”与“树苗”的关系,好“土壤”能培育志向高远、品德高尚的人,栽培出“参天大树”;倘若“土壤”不好,就会影响“树苗”的长势,甚至会长成“歪树”。良好的家教、纯正的家风弘扬美德、促使人向上向善,家训家规中的谆谆叮咛、劝诫嘉言,都会写入每名家族成员的“人生字典”,成为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
天下之本在家。“士有百行,以德为首”,立德是做人的基础。一个家庭,以优秀的品德熏陶人、以高尚的精神感染人,打牢道德根基,才能让后代走得正、走得远。从周公以“谦德”诫子,到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再到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重视家风建设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朱德定下了“对信仰追求要有恒心,对党和人民要有忠心,对社会主义事业要有热心,对人民群众要有爱心,忠于职守要有公心”的“五心”家规;彭德怀教育侄子“近水楼台不得月”……红色家风蕴含着的忠贞信仰、报国情怀、为民初心等更是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人。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家风中汲取营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精忠报国、孝老爱亲、遵纪守法等美德,才能培育出品行正、有节操的人。
治国与营家,都离不开勤俭二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是治家兴家之宝。不管是读书、创业还是持家,勤勉有加才会有为有成,节俭有度方能长盛不衰。山西闻喜裴柏村裴氏家族,立下“敬奉祖先、立身谨厚、居家勤俭”等12条家训,教育后人以孝友立身、勤俭持家、忠义为本、才学自立、仁爱待人。受良好家风的熏陶,裴家先后出过宰相59人,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而贪图安逸、溺于奢华,必然败家丧身,西晋时期的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祟“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注重培育勤俭家风,以好家教春风化雨、好家规训诫约束,教育家人从小就将艰苦朴素的美德深埋心中、践之于行,方能家道兴盛、人才辈出。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要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良好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既要崇德治家、勤俭持家,教育子女修身立德、自立自强、艰苦朴素;更要廉洁齐家,立下严规矩,对亲属子女看得紧一点、管得勤一点,同时坚持公私分明,划清用权的界限、亮明办事的红线、守住为官的底线,决不用手中权力为家人谋私利。(张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