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至13日,在第九个“中国品牌日”之际,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办的“走进新国企——品牌引领·智链未来”活动,组织新华社、科技日报、人民网等国内主流媒体记者走进东方电气集团、中国电信及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实地探访央企绿色智能制造之路,探寻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背后的央企力量。
传统装备制造“智”变突围
走进东方电气集团在四川德阳的子企业,昔日的传统厂房已蜕变为智能制造的前沿阵地。在东方电气集团所属东方电机建成的发电装备行业首个定子冲片“无人车间”,操控室里仅一名技术人员坐在电脑前工作,操控室外更是空无一人。从原料上料、冲压成型,到清洗去毛刺、刷漆烘干,再到成品下料入库,所有工作都由自动化设备完成。
这是东方电机实施数字化生产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东方电机建成的大型清洁能源装备重型制造数字化车间,实现了定制化产品的高柔性生产,高质量推动大型离散发电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清洁高效透平动力装备高度定制敏捷智能工厂
在东方电气集团所属东方汽轮机打造的“清洁高效透平动力装备高度定制敏捷智能工厂”,国内首个叶片加工无人车间及首条黑灯产线一片繁忙景象。智能物流设备快速移动,将叶片毛坯交到机器人“手中”,一夹一放,叶片毛坯进入夹具,开始进行数控加工。不远处,国内首个绿色高效焊接数字化车间,智能焊接机器人不仅能自动焊接上万个焊接点,还能“看到”焊接情况,实时自动检测质量……在这里,9个数字化车间、5G全连接数字化工厂正涌现源源不断的生产力。
量子科技赋能千行百业
在中国电信旗下中电信量子集团科技体验馆内,国内单台比特数最多的量子计算机——天衍504正发出运转的轰鸣声。


中电信量子集团国内单台比特数最多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天衍-504
中电信量子集团推出全球首个具有“量子计算优越性”能力的超量融合云平台——“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目前该平台访问量已突破2700万,用户覆盖海内外50多个国家,实验任务数超过140万,未来还将接入全国目前最高水准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祖冲之三号”。
只要更换一张量子安全SIM卡,开通量子业务,就可以使用量子加密技术来保护消息、语音、视频、文件、会议等通信内容的安全,这就是中电信量子集团推出的全球首个量子加密安全通话与办公应用——量子密信密话。据介绍,量子密信密话已在政务、应急、金融等各行各业接入应用上百个,用户规模超过520万,服务单位超3000家。
就在近日,中电信量子集团发布了全球首个融合QKD(量子密钥分发)和PQC(后量子密码学)的分布式密码体系,并基于该系统成功接通从北京至合肥横跨超1000公里的全球首例跨域量子密信电话,这不仅是中电信量子集团依托国家重大项目科研成果的创新实践,也是其在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应用上的重大跨越。
除量子密信密话外,中电信量子集团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用户最多、应用最全的合肥量子城域网,为党政机关提供量子安全接入服务和数据传输加密服务,并推出融合了量子加密、人工智能、数字化印控等技术的量子云印章,已经在安徽、北京、陕西、黑龙江、河北等地的政务审批、乡村治理、财务审计、企业流程管理等场景进行推广使用。
智慧水利助力国家水网智能化
站在位于河南荥阳孤柏山湾的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现场,俯瞰北上的长江水与滚滚东流的黄河水在此“握手”。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规模最大、距离最长、受益人口最多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年多来,为沿线7省市45座大中城市1.85亿人提供稳定优质水源,有力改善北方地区水资源条件和承载能力,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推动国家水网现代化建设,构建智慧水利体系。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了对输水线路的实时监测与智能调控,大幅提升水资源调配效率和工程安全水平。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搭建的数字孪生平台,可模拟不同水文条件下的调水方案,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据了解,数字孪生平台在2024—2025年度冰期输水期间,中线工程同比计划多调水4000万立方米。
从装备制造的 “无人车间” 到量子科技的 “云网融合”,从调水工程的 “数字孪生” 到全产业链的 “智能升级”,东方电气集团、中国电信、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等央企的实践,展现了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强大驱动力。在新质生产力的赛道上,国资央企正以科技创新为笔、数字技术为墨,书写着中国高端制造从 “跟跑” 到 “领跑” 的新篇章,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责任编辑:李子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