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记者 朱宁宁
学校等重点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情况,是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检查的重点之一。
5月12日至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在江西检查期间,对南昌、新余、宜春的多所高校、小学、幼儿园、托育机构等进行实地检查,深入了解学校食堂原料、餐饮具清洗消毒等食品安全监管情况,并对集中用餐单位及供餐单位监管情况进行了解。
家校协同共治 强化安全监督
5月13日,执法检查组在南昌召开座谈会。会上,两位家长代表的发言引起执法检查组成员的关注。
“我家有两个孩子,我特别关注学校的食品安全。”李先生讲述了作为学校陪餐家长的经历和感受。“上午11点到校后,班主任先介绍各种食品原料。通过学校食堂玻璃窗口可以清楚看到工作人员的各项具体操作。我们家长都比较认可,感觉学校能真正做到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让李先生感到满意的还有学校的食育教育。“孩子经常跟我说,老师会教他们如何辨别食品好坏、如何查看食品保质期和生产厂家信息,还会引导他们建立健康饮食习惯,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等不健康食品摄入。孩子还特意跟我说学校不卖碳酸饮料,我觉得这点很好。”
萧先生也是两个孩子的家长,非常关心校园食品安全。“我每天都会问孩子吃了什么、吃得好不好。孩子说,学校的饭菜可香了,肉饼蒸蛋、红烧肉做得比家里还好吃。”
萧先生介绍,孩子在学校就餐,每天两荤一素还搭配水果,能保证营养全面均衡摄入。同时,学校严格执行陪餐制度,还组织食品安全演练,模拟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如何快速反应。此外,每周还会邀请家长代表参与食材验收等工作。
家长们纷纷点赞的背后,是江西省采取的多项强有力的举措。
为了确保校园食品安全,江西省推动全省12843所中小学幼儿园成立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有效发挥家长监督作用。
同时,江西省实行校园食品安全总监、安全员双配备制度,在多地推行校(园)长和教师、食堂经营管理者、学生家长代表、学生“四方同餐”试点,将发现的问题列入学校食堂“日管控”项目,市场监管部门督促学校立行立改,整改率达100%。
坚持问题导向 深化专项治理
5月12日,检查组一行来到南昌航空大学第二食堂时正赶上晚餐时间,学生陆续走进食堂,不少窗口前已经排起了队。这里日均接待师生近1.5万人次。
设在食堂门口的一间标准化食品快速检测室十分惹眼。学校负责人介绍说,2021年9月,学校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共同建设了这间快检室,每天都安排专人值守,对食堂实行“应检尽检”“逢购必检”,充分发挥校园食品快检室的前哨监测预警作用,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
学校落实食堂物资统采工作,从米、面、油到蔬菜、肉、蛋、禽、鱼,包括副食品均统一采配,并实施学校招标、申购、审核、验收、监管复核五级安全管控模式。
“之所以不外包,就是要将食品安全把控在学校自己手上,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实现食材可靠、成本可核、问题可查、过程可控、源头可溯、责任可纠。”该负责人说。
目前,江西全省中小学校自营食堂占比达94.62%。从2024年起,江西省优化食堂运营模式,稳步推进以县区为单位的供校食材集采统购试点,共99个县区、6090所中小学参与试点,把好食材入校关。严格落实“双人或多人联检”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制度,确保进货台账与票证数据相符,保障食材来源可溯。
创新机制方法 数字赋能监管
当“人工智能+食品安全”落到“校园餐”领域中,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宜春市给出了答案。
围绕实现学生用餐营养、健康、实惠的目标,宜春市实施学校学生“放心用餐”工程项目,以数字管理为抓手,通过AI数字化应用实现各环节主动管理,增强食材安全管控和食堂运行效能,科学编制食谱保障营养均衡摄入,发挥集中采购优势降低运营成本,不断提升学校食堂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真正实现学生用餐“政府放心、学校放心、学生放心、家长放心”。
5月15日,检查组来到宜春市学校学生“放心用餐”工程AI数字指挥中心,视察项目管理平台运行情况。大屏幕上,大宗食材在线采购,配送、清洗、消毒、留样以及厨余垃圾处理等关键环节一目了然,并且实行24小时巡检预警,实现全程留痕、来源可溯,为保证食材质量和防范廉洁风险提供了技术支撑。
“从2024年2月开始,公司承担了宜春6所市直学校食堂、超市及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具体实施。该工程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运用AI系统实现24小时监管,用人工智能数字化实现从种子到餐桌的全链条管理,主要运用互联网加物联网的方式,发现哪一个环节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就先将其找出来,通过主动管理把隐患扼杀在摇篮状态,实现了“只要每个环节安全风险规避掉,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一定就是安全的”。”在指挥中心,江西五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对各个流程的多项创新举措进行了详细介绍。
该平台的一大创新之处就是以家长治膳为核心,家长可以通过手机App全程参与食材供应商遴选、食品安全、劳务服务、食堂管理等监管,充分享有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和决策权。
宜春的做法是AI助力校园食品安全的有益尝试,而运用数字赋能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也是江西省积极探索的路径之一。
据介绍,通过建设“互联网+明厨亮灶”平台,江西全省学校所有食堂(包括农村地区民办幼儿园食堂)全部纳入闭环管理,并将平台告警任务纳入“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将39家校外供餐企业纳入“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并实现检查全覆盖。自2023年9月上线运行以来,当年告警数达6.9万条,2024年降至2.7万条,今年1月至4月,平台告警任务总数1736条,同比下降90.33%。
应当看到,“校园餐”领域食品安全还有诸多亟待完善之处。比如,如何加强对学校食材供应商的资质审核、如何界定食材是否有利于学生营养健康等,目前还缺乏明确可供判断的国家标准。
相关部门建议,国家层面出台统一的学校食堂经营承包商和供校食材供应商资质标准,提高“校园餐”市场准入门槛。同时,出台学生营养健康指南或相应国家标准,明确不得进入“校园餐”的食材食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