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提示
1.深圳知名大卖森合创新因团队重组、制造难题和资金限制宣布解散,所有业务全部关停
2.小米YU7发布!雷军:价格19万9不可能,全面对标Model Y
3.高合汽车复活:黎巴嫩商人出资1亿美元成老板,正在召回员工,但需接受降薪
4.理想汽车又添一员“芯片大将”:22级、化名张开元,向CTO谢炎汇报
5.三四线城市用户更幸福!快手高管:老板每天开会到凌晨,根本没时间消费
6.微信员工回应朋友圈广告疑“盗用”好友头像昵称:没有这种能力,也不会这样干
7.福特CEO惊叹中国车企研发速度:只有传统车企一半时间
8.特斯拉在欧洲遭遇“滑铁卢”:4月销量7908辆,同比暴降46.2%
今日头条
深圳知名大卖森合创新因团队重组、制造难题和资金限制宣布解散,所有业务全部关停
近日,知名割草机器人大卖深圳森合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畅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公开信称,虽然全力推进新品交付,但受团队意外重组、制造难题以及资金限制等因素影响,森合创新已经无力维持运营,无奈只能解散。目前公司在海外的多个业务群组均已发布公告,通知众筹用户,产品将无法交付。
在一个有前景的赛道走到产品无法落地、乃至公司解散这一步,创始人李畅把问题归结为“团队重组、制造难题以及资金限制”。首先就是资金限制,虽然2023年拿到了亿元融资,但此后森合创新就再没有融资消息传来,而该团队在产品设计上又精益求精,不仅采用滚刀刀片系统和激光雷达视觉感知技术,而且还额外配备了自动刀片重磨功能,实时监测刀片状态。三大高成本模块叠加下,公司烧钱速度也越来越快,“累积的运营和财务压力最终超出了我们维持该项目的能力”。
从产品本身来看,不可否认的是,Oasa R1具有其创新性和独特竞争力,但其选择的LiDAR-Vision Perception 路线,即激光雷达视觉感知技术却存在很大短板。由于LiDAR探测限制,Oasa R1最佳性能适用面积为1500平方米庭院或者1000平方米的草坪,这对于欧美家庭动不动数千平方米的大型庭院来说,显然是不够的。
对比之下,国内诸如汉阳科技、松灵机器人、来牟科技等该公司推出的割草机器人作业面积已经能达到3000-7000平方米。与此同时,森合创新又达不到像富世华、追觅、九号公司那样的市场地位,不管是产品竞争力还是品牌认知度都处于劣势,自然难以在红海竞争立足。(跨通社)
国内资讯
小米YU7发布!雷军:YU7价格19万9不可能,全面对标Model Y
5月22日,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上宣布,小米YU7正式发布,定位 “豪华高性能SUV”。小米YU7在空间、续航和性能等关键参数上,全面对标Model Y,实现领先。车身尺寸方面,YU7车长5米,轴距3米,车宽2米,属于中大型SUV级别。小米汽车公布了三款配色产品图,分别是宝石绿、钛金属色、熔岩橙。
雷军在发布会上还透露,将有另外五款配色在未来的发布会上公布。谈到定价,雷军表示,有网友提到19万9,“这是不可能的,对标Model Y的配置,卖到30几万差不多。”他说,小米YU7将于今年7月正式上市,届时将公布售价。据悉,5月22日下午,雷军发微博表示,小米YU7预计7月正式上市。今晚预发布会,不会公布正式价钱,也不会开启小定。
发布会上,雷军强调了11次安全。小米YU7有“四重制动安全机制”,“更安全的制动性能”,“进一步保证电池安全”,“50项被动安全性能开发测试”......为了安全,辅助驾驶套件更是全面强化:全系标配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英伟达Thor-U,更清晰的摄像头。雷总介绍,这就是为了让“驾驶更安全”。
此外,在发布会现场,雷军还公布了小米玄戒O1芯片安兔兔跑分结果,测评跑分超300万分。雷军表示,小米的芯片要对标苹果。雷军表示:“下个五年小米研发投入2000亿 ,20周年肯定会交出更让人满意的答卷。(财联社、红星新闻)
高合汽车复活:黎巴嫩商人出资1亿美元成老板,正在召回员工,但需接受降薪
据媒体报道,从多个独立信源获悉,高合汽车有黎巴嫩资本进入,也正式进入复工倒计时中。知情人士透露,高合盐城工厂启动了复工环评,用于生产原车型,维持15万产能不变。并且,高合正在向付了定金但没提车的用户退钱。另外,此前未能签署自愿离职协议的员工可返回高合工作,部分召回工作正在进行,但返回员工的工资需接受降薪,预计工资将打8折。
高合汽车已完成工商信息变更。据公开资料显示,5月22日,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Jihad Mohammad,注册资本约1.43亿美元,由EV Electra Ltd.和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持股,持股比例分别为69.8%和30.2%,前者出资1亿美元,认缴出资日期为2025年12月31日。三天前,Jihad Mohammad曾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将于5月20日到访上海,配图为高合汽车。
近两年,不少企业因销量低迷、资金链断裂等问题黯然退场,高合汽车便是其中之一。2024年初,高合汽车深陷困境,大量裁员、门店撤场、停工停产等消息频传。同年8月,尽管多次传出有企业接手的传闻,但最终高合汽车还是申请了破产重整。此后,部分高合高管选择直播带货,试图偿还欠薪。
而此次新公司的成立,或许证明高合汽车正迎来转机。据资料介绍,EV Electra是一家来自黎巴嫩的初创公司,专注于中东地区的电车制造,拥有约300名员工。值得注意的是,在EV Electra的官网上,高合的三款车型HiPhi X、HiPhi Y、HiPhi Z被置于显著位置,这似乎暗示着双方存在某种合作关联。(快科技、21汽车)
理想汽车又添一员“芯片大将”:22级、化名张开元,向CTO谢炎汇报
据媒体报道,为了加速芯片后续的自研工作,理想开始引入有经验、有战略眼光的高级人才。从多位信源处获悉,五一假期之后,理想汽车新入职了一位22级的高管,化名张开元,向CTO谢炎直接汇报。在公司的组织架构上,该高管目前暂时放在二级部门“系统运营”下,该部门负责人是龙开文,职级为21。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张开元在某国产芯片大厂工作超过20年,在芯片集成、半导体先进制程封装等方面有着丰厚的经验。“从小角色一路爬上来,从小组长到部门负责人甚至副总裁,非常清楚芯片制造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有哪些坑。”
芯片流程很复杂,需要一个站位高、有丰富量产经验的人来主导,知道芯片的全流程是怎么样的、理想还需要补齐哪些人才。“22级的人,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一支队伍拉起来,而这件事,18级以下、只做单个生产环节的芯片工程师做不到。”上述人士称。
张开元的加入,将加速理想马赫芯片的量产和后续理想芯片自研的相关工作。据悉,目前是否为他重新成立二级部门,内部还在规划中。“他来了之后,得先和谢炎对清楚目前芯片的节奏、自己期望的节奏,才能考虑到需要组建多大团队干成多少事。”另一位熟悉理想汽车的人士称。(21汽车·一见Auto)
内部人士回应快手“强制员工每天刷一小时短视频”:不属实,也没有与绩效挂钩
近日,社交媒体上有快手员工爆料称,快手要求其商业化、产品、运营等多个部门员工每日使用快手App刷满1小时短视频,并需将使用记录抄送主管,引发舆论热议,被网友戏称为 “带薪刷视频”。
消息称,快手要求员工通过企业微信每日上报使用时长,系统自动抓取后台数据。若连续多日未达标,可能影响绩效评级。技术岗员工可自愿完成任务兑换积分,非技术岗则需确保每日1小时。
爆料信息显示,相关规定早已有之,原因是快手管理层认为,部分员工特别是产品、运营等岗位没有深度使用自家产品,导致功能迭代偏离用户需求,推荐算法优化困难。强制刷视频是为了让员工“深入一线”,弥补对用户真实体验的感知偏差。
5月22日,从快手内部人士处获悉,此事并不属实,快手一直倡导员工多使用和体验产品,但并未强制要求商业化等部门,更没有强制要求全员刷视频。另外,也没有强制有一小时的时长要求,更没有与绩效挂钩。(澎湃新闻)
黑芝麻智能华山®A1000芯片,助力2025款东风奕派eπ007焕新上市
5月21日,东风奕派举办全球首场AI共创产品发布会,2025款东风奕派eπ007焕新上市,新车官方售价11.59万-14.99万元。智能科技是本次升级亮点,2025款东风奕派eπ007搭载黑芝麻智能华山®A1000芯片,新车标配超20项驾驶辅助功能,领航版车型可支持高速NOA导航辅助驾驶、记忆泊车辅助LAPA等功能。
调整销量预期、降低费用预算,理想汽车今年销量目标下调为64万辆
近日,据媒体报道,多位独立信源透露,理想汽车内部将今年全年排产目标调整至64万辆,其中增程L系列目标52万辆、纯电产品(包含MEGA)目标12万辆。新势力以销定产,这意味着理想汽车将2025年销量目标锁定为64万辆。
而今年3月,据媒体报道,理想汽车今年的销量目标是70万辆,其中纯电i系列5万辆,增程L系列至少56万辆。和此前的销量目标相比,这一轮调整的变化主要是调整了全年、增程L系列的销量目标;但要卖更多的纯电动产品(纯电i系列、MEGA)。调整销量预期之后,为了保证今年全年盈利,理想也将进行适度的成本控制,“和此前70万台的销量预期时给的费用预算相比,现在预算砍掉了一些。”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2024年,理想汽车以50万辆的成绩位居新势力销量冠军。若今年实现64万辆目标,理想仍位居2025年新势力车企头部。按照规划,2025年,极氪(包含领克)的销量目标是71万辆,零跑是50万-60万辆,蔚来是44万辆,小鹏、小米分别是至少38万辆、35万辆。(21世纪经济报道)
三四线城市用户更幸福!快手高管:老板每天开会到凌晨,根本没时间消费
5月22日消息,近日快手高管公开表示,老板每天开会到凌晨,没有时间消费。快手磁力引擎大快消业务负责人兼快手电商美妆跨境行业运营负责人康乐近日公开表示,与一二线城市的用户相比,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收入偏低的,但可支配的收入其实是高的。“他们有一定的消费力,因为房子是全款买的,车也是家里给配的。”
他指出,消费者有两个特点很重要的:第一有没有消费力,第二有没有时间。“就像我老板而言,身价也挺高但是他没有时间消费,他每天给我们开会开到凌晨没有时间消费所以没用。”(快科技)
继续增加研发投入!联想全年营收4985亿:承诺市场份额不掉,利润不掉
5月22日,联想发布了2024/25财年全年及第四季度业绩:全年收入49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5%,创历史第二高位。具体到业务方面,2024/25财年联想PC之外业务在总营收中占比提升近5个百分点,达到47%,其全球所有大区营收全部实现双位数增长。研发方面,联想集团持续加大对创新的中长期投入,全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3%,研发人员占比达27.8%,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
“即使面对未来挑战,我们依然承诺:市场份额不掉,利润不掉。”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表示。 另外,联想集团已构建起从产品设计、需求预测,到采购、制造、销售、服务的端到端全球运营体系,并通过“ODM+模式”,在全球11个市场布局逾30个自有或合作制造基地,形成“全球资源、本地交付”的供应链能力。(快科技)
上汽按 “上、下车身” 整合零部件企业,加强与内部整车企业的协同
据媒体报道,上汽集团内部的整合行动延伸至旗下零部件体系。据悉,上汽正按照 “上车身” 与 “下车身” 将零部件企业整合为两大主体,“上车身” 以延锋为主,“下车身” 则是筹备中的新底盘公司。
据了解,具体的整合形式还没有完全定下来,可以明确的是整合行动围绕整零协同展开。一位接近上汽的知情人士表示,“上车身” 的范围囊括车身、内外饰与智能座舱,整合不一定是以组织合并的形式,但一定会在项目沟通上做更密切的连接,超越普通的甲乙方关系。一位延锋的员工也表示,“零部件这块整体合作”,去年策划的项目已经在按照这个思路推进。
至于 “下车身”,新底盘公司将由上海汇众、联创汽车电子及其子公司创时智驾、擎度科技等整合而来。针对以上信息,已向上汽集团进行求证,但截至发稿前未能获得确认。(晚点LatePost)
微信员工回应朋友圈广告疑“盗用”好友头像昵称:没有这种能力,也不会这样干
5月22日消息,近日网络有大量传言称,微信朋友圈中出现的“折螺丝”小游戏广告评论区中,出现了多名好友的相同文案评论,疑似微信“盗用”好友头像与昵称。
微信员工“客村小蒋”对此回应称,经排查发现,评论区中的评论皆为用户真实评论。该游戏在朋友圈中投放了系列广告,官方发出了评论引导互动,引发了大量用户“搞抽象”的热情,并且每一条广告评论区都会同步此前的用户评论,因此用户会在评论区中看到数条文案相同的评论。他表示,微信不会盗用好友信息来引导互动,“没有这种能力,也不会这样干。”(界面新闻)
刚上线就卡塞? 昆仑万维:天工超级智能体因使用量过大,已限流
5月22日中午消息,昆仑万维正式发布天工超级智能体,该款产品采用了AI agent架构和deep research技术,能够一站式生成文档、PPT、表格、网页、播客和音视频多模态内容。区别于Manus,天工超级智能体构建了一个由“5个专家智能体” + “1个通用智能体”组成的垂直专业系统,具有强大的deep research能力。
距离上线仅三小时,昆仑万维集团发布公告表示:由于用户使用量过大,导致卡塞,我们会采取限流措施,请大家理解,感谢支持。(新浪科技)
传小鹏汇天启动赴美IPO,官方:暂无具体可公布信息
近日,有消息称,小鹏汇天宣布正式启动赴美IPO,计划登陆纳斯达克。此次募资将重点投向智能飞行汽车的技术研发、量产落地及全球化布局,加速城市低空交通从概念迈向规模化商业应用。对此,小鹏汇天表示:关于传闻,公司目前没有可以回应的信息。小鹏汇天将继续专注于业务发展,并在合适的时机与大家分享最新进展。(三言科技)
国际资讯
福特CEO惊叹中国车企研发速度:只有传统车企一半时间
据报道,近日,福特CEO吉姆·法利在参加访谈时称:全球70%的电动车都是由中国制造的。比亚迪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比特斯拉还要大得多,你在全世界都能看到它,它们的出口量比日本和韩国领先许多。另外,吉姆还表示,自己喜欢中国汽车的技术,但最让自己惊叹的是中国车企研发新车的速度,只有传统汽车制造商的一半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吉姆·法利虽然作为福特汽车的CEO,但已多次公开表达对中国汽车技术的赞赏,尤其是在电动汽车方面。早在今年2月份时,吉姆·法利在采访中就指出,中国在电动汽车电池技术方面领先美国约10年,福特要想在竞争中赶越中国车企,就必须获取中国的电池知识产权(IP)。
他在谈到福特与中国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建立一家生产磷酸铁锂(LFP)电池工厂时表示,LFP电池技术最初是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科学家发明的,后来被美国初创公司A123 Systems商业化。但由于EV市场发展缓慢,A123最终破产,其电池IP被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公司收购,中国目前已控制全球83%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快科技)
和马斯克唱反调,谷歌联合创始人不看好人形机器人
众多科技公司正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大举投入之时,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当地时间5月21日,在Google I/O开发者大会上,当主持人询问“是否看好人形机器人”时,布林直言:“我可能是个异类,对人形机器人并不特别热衷。”
他指出,人们之所以追求人形,主要是因为世界本身是为人类设计的,但这种思维低估了AI通过仿真和真实训练快速适应多场景的能力。“我不确定是否必须严格复制人类的手臂、双腿(甚至轮子)的形态才能让机器人有效工作。”
事实上,过去十年,谷歌曾数次高调进入机器人领域。2013年,其斥资收购了以“BigDog”“Atlas”“Spot”著称的波士顿动力公司(Boston Dynamics),后于2017年将该公司出售给日本软银。谷歌还收购过Schaft、Intrinsic等机器人企业,但都因商业化前景不明或战略调整而相继剥离或关闭。(界面新闻)(更多具身智能消息,欢迎添加微信 whx23999 )
马斯克改口:当下只考虑实现自己的目标,现在比亚迪已展现强大竞争力
日前,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及,比亚迪目前和特斯拉在全球电动车市场并驾齐驱,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对此,马斯克回应称,自己不会太关注比亚迪等竞争对手,只考虑去实现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打造理想中的完美产品。
这并不是马斯克首次谈到比亚迪。早在2011年,就曾有记者问马斯克如何评价比亚迪。当时马斯克大笑不止,并反问记者是否见过比亚迪的车。马斯克表示,他不认为比亚迪是一个竞争对手。他认为比亚迪没有真正优秀的产品,不觉得他们的产品很有吸引力,技术能力也不是很强,比亚迪应该专注于如何保证在中国继续生存。2023年,有网友转发了上述采访的视频,马斯克评论表示:“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他们的车现在非常有竞争力。”(电车界)
连番遭遇员工抗议:微软直接屏蔽含“巴勒斯坦”的邮件
5月22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有微软员工发现,公司在其内部邮件系统中屏蔽了包含“巴勒斯坦”和“加沙”等字样的邮件,无法发送给公司内外的收件人。抗议组织NOAA称,微软并未屏蔽像“以色列”或“P4lestine”等字样,该组织认为,微软此举是为了压制员工对巴勒斯坦问题的关注讨论,目的是歧视巴勒斯坦籍员工及其支持者。微软确认公司对邮件系统进行了调整,目的是减少内部政治性邮件的传播。
微软发言人弗兰克·肖表示:“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发送与工作无关的政治性邮件是不恰当的。我们已经为对政治问题感兴趣的员工设立了专门的论坛。”他还提到,过去几天内,公司内部有大量员工收到了大量带有政治意图的邮件,微软采取措施是为了减少这些邮件对不愿意接收它们的人的影响。
这一事件的背景是微软近期与以色列政府签署了一系列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合作协议,引发了部分员工的强烈不满。微软员工在公司年度开发者大会Build上多次发起抗议活动,员工乔·洛佩兹在大会开幕式上打断了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的演讲,并质问微软是否支持以色列的“战争罪行”。他还向数千名微软员工发送了相关邮件,引发了公司内部的轩然大波,微软随后解雇了他(快科技)
特斯拉在欧洲遭遇“滑铁卢”:4月销量7908辆,同比暴降46.2%
5月22日消息,据外媒报道,市场研究机构Dataforce初步统计结果显示,今年前四个月,特斯拉在欧洲的销量同比锐减超过38%,从去年的10.1万辆骤降至6.2万辆。4月份的数据尤为惨淡。单月销量从14696辆暴跌至7908辆,跌幅高达46.2%。其中,Model S与Model X这两款本就销量不高的车型合计仅售出69辆,较去年同期的224辆大跌69.1%。高销量车型的表现也未见起色。
刚刚上市的新款Model Y本应成为提振销量的关键,但也未能幸免。4月份销量腰斩,从去年的9704辆下跌至4743辆,跌幅达51.1%。特斯拉曾在年初提醒,Model Y会因换代而出现短期销售疲软,但公司已表示换代工作早已完成,换言之,此番滑坡并非技术切换所致。2025年以来,Model Y在欧盟、英国及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家的累计销量下跌了48.4%。
Model 3的表现也不乐观。4月销量从去年的4768辆减少至3094辆,同比下滑35.1%。与之对应的是,4月份整个欧盟、英国及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家的汽车总销量仅同比微降0.3%,约为108.5万辆,较去年同期仅减少4000辆左右。实际上,今年欧洲对电动车型的接受度正在上升。纯电动车销量增长了 28%,全混动增长 16%,插电混动车增长 12%。(IT之家)
谷歌搜索AI模式引入广告,将整合到回答中
5 月 22 日,谷歌宣布了其在 AI 搜索领域的新计划:将广告引入 AI 模式(AI Mode),这是谷歌搜索引擎中基于人工智能的体验。根据谷歌的说明,在 AI 模式中,广告可能会“在相关位置”下方出现,并“整合到”AI 回答中。
广告一直是谷歌的主要收入来源,仅在 2025 年第一季度,谷歌的广告收入就达到了 668.9 亿美元(现汇率约合 4817.08 亿元人民币)。因此,将广告引入被视为谷歌搜索引擎未来发展方向的 AI 模式,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用户对这一变化的接受度仍存在不确定性。
根据消费者分析平台 CivicScience 的一项最新调查,36% 的美国成年人对与广告相关的 AI 技术持谨慎态度,他们表示,如果某个品牌在其广告中使用 AI 技术,他们购买该品牌产品的可能性会降低。(IT之家)
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
雷峰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