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轮美伊核谈判在即,以色列将做何打算?

新浪国际新闻 2025-05-23 16:00:41

美国和伊朗即将迎来第五轮核谈判。5月21日,阿曼外交大臣巴德尔在社交媒体上透露,美伊第五轮谈判定于5月23日在罗马举行。

自4月12日谈判重新启动以来,美伊已进行四轮间接会谈,但核心分歧仍未化解。近期美国要求伊朗完全放弃铀浓缩生产,而伊朗坚称这是其不可剥夺的权利。

整个谈判进程笼罩在阴影之下,美国总统特朗普设下60天期限,警告若无法达成协议将考虑对伊军事打击。此外,近期曝光的以色列可能袭击伊朗核设施的计划,以及伊朗5月22日表示将毫不犹豫强力回应,为谈判的前景增添了新变数。

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的学者表示,与前几轮相比,本轮谈判或将触及更多核心议题。若双方都能秉持务实态度,不排除取得突破的可能。但受访学者同时也表示,如果美方要价过高,谈判仍可能走向破裂。

美伊四轮谈判未破局,铀浓缩底线难逾越

自4月12日在阿曼斡旋下启动首轮谈判以来,美伊双方已进行了四轮会谈。谈判内容从最初的宏观框架逐步过渡到技术性细节,第三轮谈判引入经济领域专家参与磋商。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评价此前的讨论“虽然艰难但有益”,美方也承认双方就核问题达成了“某种”共识。然而,这种看似向好的局面在美国后来的改口中被打破。

5月18日,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史蒂文·威特科夫在接受采访时突然表示:“我们有一条非常明确的红线,那就是(铀)浓缩。我们不能允许哪怕只有1%的浓缩能力。”这一表态相比之前更加强硬。最初美国表示,只要伊朗不发展核武器,可保留浓缩铀工程和民用核设施。

新华社称,威特科夫这一表态显然是极大提高了谈判要价。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王晋分析,美方立场的转变可以理解为一种策略,通过表达更加强硬的立场,试图迫使伊朗在一些方面作出更大让步。

对此,伊朗以强硬姿态回应。5月20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明确回应,伊朗不需要任何方面对其铀浓缩权利的许可。他同时表示,不指望谈判能取得积极成果。伊朗外交部长阿巴斯·阿拉格希也早在4月多次强调,铀浓缩是《核不扩散条约》赋予的合法权利。

分析认为,美方立场变得更加强硬,突破了伊方在铀浓缩问题上的底线,导致双方在核谈判的过程中立场对立。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文晶指出,“在伊朗看来,铀浓缩是伊朗人的合法权利,因此将其视为不应践踏的谈判红线。”王晋同样认为,“伊朗高层近期的表态,是其保留和平使用核能底线的一种延续。”

美伊谈判的难点还在于,双方的战略目标存在分歧。据王晋观察,特朗普政府要价较高,希望通过此次美伊核谈判“一劳永逸”解决多重问题,如寻求将限制伊朗的弹道导弹研发和地区影响力纳入谈判,伊朗则坚持谈判仅限于核问题,其预期目标是使美国解除对伊朗的制裁,这种认知差异是当前谈判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五轮伊核谈判:谈拢还是动武?

美伊第五轮核谈判即将开启,双方在铀浓缩问题上的尖锐对立让谈判前景充满变数。

分析认为,尽管在核心议题上的分歧会成为美伊进一步谈判的巨大障碍,但双方强烈的谈判意愿为突破保留了可能性。

在文晶看来,美国此次谈判主要有三重考量:首先,把握伊朗地区影响力削弱的时机。受伊朗盟友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崩溃等事件影响,伊朗现在的影响力有限,极限施压更可能使其在一些问题上让步;其次,通过“离岸平衡”策略维护中东利益——“离岸平衡”意味着特朗普政府通过支持以色列等地区盟友来维护美国利益;第三,回应以色列安全关切,以色列将伊朗视为安全威胁,这一立场影响着美国的中东政策。

与此同时,伊朗的经济困境使其同样渴望达成协议。外界普遍认为,多年“极限施压”已使伊朗经济濒临崩溃,解除制裁成为伊朗最迫切的诉求之一,这正是伊朗愿意与特朗普政府坐下来谈判的原因。

这种“双向奔赴”催生了达成协议的可能性。王晋预计,“第五轮谈判可能更多涉及浓缩铀丰度和谈判范围等核心议题。若双方以务实精神进行,谈判有望取得突破。”文晶也倾向于认为,“美伊双方在第五轮谈判,或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各让一步。”

然而,王晋提到:“若美国要价过高,谈判仍可能走向破裂。”这引发一个重要问题:若谈判破裂,特朗普会兑现其之前“谈不拢就轰炸”的威胁吗?

特朗普在3月7日致哈梅内伊的一封信中设定了美伊达成协议的60天期限。他扬言,若协议未能达成,可能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如果按照这封信发出的时间计算,60天期限已过。如果以4月12日重启谈判为起点,至今也已过去一个多月,但美伊尚未公布有任何实质性进展。

对于特朗普威胁的军事选项,分析认为更多是其谈判策略。文晶指出,考虑到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前车之鉴,特朗普不会在中东投入太多,而是更倾向于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这符合其一贯的行事逻辑。”在王晋看来,现有封锁和制裁几乎把伊朗的社会经济秩序推向混乱边缘,美国无需对伊朗采取军事手段。

美情报显示以色列准备袭击伊朗核设施

在美国与伊朗核问题谈判分歧严重之际,美国情报显示,以色列正为打击伊朗核设施做准备。

以色列与伊朗的敌对关系由来已久。自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升级以来,双方已多次发生军事冲突,包括去年4月和10月的两次互相袭击本土。有知情人士透露,以色列袭击伊朗核设施的可能性“近几个月来显著上升”,如果美国与伊朗无法就铀浓缩问题达成协议,那么以方发动袭击的可能性将更大。

这一判断与以总理内塔尼亚胡4月访美时的表态呼应。4月7日,内塔尼亚胡访美与特朗普会面时表示“伊朗决不能拥有核武器”,伊朗应在美国的监督下拆除或炸毁所有核设施。内塔尼亚胡表示,伊核问题还有第二种可能性,那就是伊朗拖延谈判,最终只得诉诸军事手段。

伊朗外交部长阿巴斯·阿拉格齐5月22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来自以色列的威胁早已屡见不鲜,“但最近美国官员透露的以色列计划非法攻击伊朗及其核设施的信息令人震惊,这理应立即受到联合国安理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严厉谴责”“如果以色列得不到制止,伊朗将被迫采取特殊措施来保护其核设施和核材料”。

观察人士指出,以色列准备袭击伊朗核设施的消息,既是以色列配合美国施压伊朗,更是维护自身安全利益。

文晶认为,这一消息或是以色列配合美国施压伊朗,使美国与伊朗达成以色列能接受的核协议,因为以色列担忧的是美伊达成的协议会使伊朗获得制裁解除的同时保留核能力,这会增加对以色列的威胁。

王晋持类似看法,认为以色列可能旨在通过威慑,迫使伊朗在与美国的核协议谈判中让步,但他指出,以色列的强硬立场与美国对话解决伊核分歧的策略存在差异,以色列的行动可能超出美国预期,“需要美国加以制约和管控。”

若以色列单方面发动袭击,后果充满变数。据新华社报道,伊朗核项目已具备“分散、加固、有冗余、隐蔽”等特征,哪怕部分设备幸存,亦可为秘密重建提供条件,且伊朗科学家掌握的技术无法通过军事打击摧毁。更重要的是,军事打击可能促使伊朗方面认定,唯有拥有核武器方能自保,从而加快核武步伐甚至退出《核不扩散条约》、拒绝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

不过,美国白宫近日表态称,仍致力于“外交解决方案”,这被解读为美国暗示可能对以色列的军事计划有所保留。鉴于此,以色列是否会袭击伊朗核设施,仍有待观察。

新京报记者 朱月红

时讯快报

5.5亿用户的选择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