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语清风 | 兴事之利 贵在谋远

新浪国内新闻 2025-06-12 08:10:21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古人云:“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意思是谋划好了再去行动,才易于获得成功;行动之后再去谋划,就容易导致失败。这启示我们,治国理政当以未雨绸缪为要,惠民利民须以深谋远虑布局。

谋远之道,首在“不拘于时”的战略清醒。西汉文翁任蜀郡太守时,洞察到“蜀地僻陋有蛮夷风”,于是力排众议建成一所地方官办学校,在巴蜀大地播下文教火种。正是这种长远眼光,让蜀地历经数十年文化浸润后“文风比于齐鲁”,班固在《汉书》中盛赞“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北宋范仲淹戍守西北边疆,未有“速战决胜”的躁动,而是屯田固粮、修筑城寨。当朝臣质疑靡费过甚,他力主“严戒边城,使持久可守;实关内,使无虚可乘”,通过稳健防御体系逐步消耗西夏战力。由此可见,真正的战略清醒,在于拨开迷雾见本质,跳出当下谋长远,恰如弈棋者不争一子得失而谋全局之势。

谋远之要,贵在“不辍于行”的恒心韧劲。敦煌莫高窟的千年华彩,是几代人接力守护的史诗。常书鸿放弃巴黎画室扎根大漠,洞窟坍塌便一筐筐背土加固,壁画剥落就一笔笔临摹修复,以“愿为敦煌燃此生”的坚守,让文明血脉生生不息。谷文昌带领群众探索治风沙的方法,从失败中总结出木麻黄“旬旬种树”法,最终使福建东山荒岛变绿洲,百姓“先祭谷公、后拜祖宗”。在红旗渠建设过程中,林县三代人十年劈山凿壁,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0余座渡槽,以“子子孙孙挖下去”的誓言,在太行绝壁间刻下“人工天河”的奇迹。因此,谋远不是凌空蹈虚的设想,而是滴水穿石的坚守,更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传承。

谋远之深,重在“不囿于利”的价值升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面对科研设备简陋、实验屡败的困境,以“没有行不行,只有肯不肯坚持”的信念,在带领团队完成191次实验后,最终发现抗疟良药。为验证药物安全性,她甚至以身试药,将个人健康置之度外。当荣誉纷至沓来,她却淡然表示“研究成功是当年团队集体攻关的结果”,并将奖金投入科研基金,继续攻克青蒿素抗药性难题。正如她所言:“青蒿素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这份始终将科研价值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品格,恰是对谋远者“不囿于利”的生动诠释。

古人的镜鉴犹在耳畔,现实的警钟更应长鸣。这几年,仍有个别地方热衷于“短平快”的显绩:荒山刷绿漆充生态、田间立假房扮振兴。这些“速成盆景”看似光鲜,实则饮鸩止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浙江深耕“千万工程”,当地党员干部扎根乡村,从文化传承到生态修复、从环境整治到产业造血,造就了乡村振兴的样本。江苏太湖治水攻坚,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让蓝藻泛滥的太湖重现碧波,孕育出“水下森林”的生态经济链。真正的政绩往往不在于任内的“锣鼓喧天”,而体现在群众的“绵长口碑”之中。那些在时间长河里沉淀的谋远者,终会在百姓心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兴事之利,贵在谋远。站在“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谋远”二字愈发显现其时代重量。新时代党员干部当沉下心来,在乡村振兴、生态治理等“长线战场”上,涵养“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格局、发扬“一茬接着一茬干”的韧劲,以谋远之心思索、以恒久之功兴业,方能在时代答卷上书写不负人民、不负河山的篇章。

相关推荐
李成钢:中美双方经贸团队就彼此关注的重大议题进行了深入、坦诚、建设性的交流 新闻  新浪国内新闻 ⋅  5阅读 ⋅  3小时前
督促推动集中整治,真刀真枪务求实效 新闻  新浪国内新闻 ⋅  2阅读 ⋅  3小时前
【受权发布】北京7月29日降级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 新闻  新浪国内新闻 ⋅  2阅读 ⋅  3小时前
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新闻  新浪国内新闻 ⋅  2阅读 ⋅  3小时前
虚假标注“零添加”、雇佣“水军”诱导消费 五起食品安全案例公布 新闻  新浪国内新闻 ⋅  3阅读 ⋅  3小时前
26死38伤!山西一涉事企业被罚款1500万元,13人被提起公诉 新闻  新浪国内新闻 ⋅  3阅读 ⋅  3小时前
王兴兴等百人获“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 新闻  新浪国内新闻 ⋅  2阅读 ⋅  3小时前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位黄岩岛领海领空及周边区域组织战备警巡 新闻  新浪国内新闻 ⋅  1阅读 ⋅  3小时前
图解:王伟中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 研究建设高水平体育强省、支持中山加快高质量发展等工作 新闻  新浪国内新闻 ⋅  5阅读 ⋅  3小时前
国家防总办公室向天津调拨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 支持做好抗洪抢险工作 新闻  新浪国内新闻 ⋅  4阅读 ⋅  3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