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长沙7月2日消息(记者郑晓蔚 郭振丹 见习记者何智康)由湖南博物院携手叶锦添,以及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李建毛共同打造的“对视――湖湘文化与叶锦添新东方美学的时空重构”展览,近日在湖南博物院一楼特展二厅开幕。
本次展览以“对视”为切入点,首次以传统文物与当代作品同场展出,并以创新性“大电影场景”创作手法,打破时间与空间界限,将160余件承载湖湘文明基因密码的稀世文物,与叶锦添120余件诠释“新东方主义”美学的影视服装、道具及艺术作品并置融合,展开一场湖湘文化与叶锦添新东方主美学的跨时空对话。
叶锦添在展览中为观众介绍文物帛画(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遵循叶锦添的意境构想,展览空间以水、火、土三种元素构建象征体系,打造不受时间规则限制的 “镜界”,串联混沌无明、灵目对视、独幽神出、竹乐神入、魂系永生、存而有我、存而无我、暮鼓神鸣、皇权博弈、人空对视十个章节,构筑一条探寻灵性与“神话”原型的隧道。从神仙、神话到神兽,每一个展览的视觉细节都经过严谨的美学与文化依据考究,在再造的写实基础上,构建出一个完整可信、又充满“神话唯美”想象的世界。李建毛教授作为一名湖湘文化的研究学者,运用文物学的视角,在当下语境中对文物予以阐释和呈现。
在这里,古代器物所凝结的智慧、情感与节奏,与当代艺术对“原初之境”“精神DNA”的追问交织碰撞,生动诠释出湖湘文化的精神传承与东方美学的当代生命力。
叶锦添手绘作品《精神DNA》(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展览以开放式场景为画布,铺陈出一个充满无限解读可能的沉浸式文化场域。例如:以战国人物御龙帛画、马王堆 “长寿绣” 丝绵袍等文物为核心,通过数字投影技术还原楚汉先民对宇宙秩序的浪漫想象,引导观众透过土墙缝隙窥见麒麟雕塑的雏形,感受文明起源的神秘张力;以“原欲”铜雕与《入魅・湘君楚韵》互动戏剧为引,通过水元素象征的灵魂延续、火元素隐喻的生死哲学,引导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解构神话思维,探寻灵与物的平衡,在精神自由的探索中,重新审视生命的本质与意义。观众在享用一场视觉与精神盛宴的同时,更收获了一次回溯中华文明根源、感悟文化自信力量的心灵之旅,更能够深刻体会到中华文明在传承中发展、在开放中创新的强大生命力。
“对视――湖湘文化与叶锦添新东方美学的时空重构”深度挖掘湖湘文化与新东方美学的精神共鸣,通过对历史文物与现代艺术的创新解构、跨界重组,在“时空重构”的艺术叙事中,全景式展现中华文化跨越千年的深厚底蕴与历久弥新的时代生命力,是湖南博物院对“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新时代文化工作者勇担使命、守正创新,向世界彰显中华文明磅礴力量的有力诠释。
观众沉浸于叶锦添打造的“大电影场景”中(央广网见习记者 何智康 摄)
展览在为观众呈现中华文明绵延赓续、守正创新的壮丽画卷的同时,也让世界看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与时代价值,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共同守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文化根脉,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注入新动能。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16日,并配套推出探展直播、学术对谈、沉浸剧场、数字衍生等多元活动。透过对视,回望历史、审视当下、展望未来,让我们共赴这场文化传承与融合创新的时代之约,深情触摸中华文明的脉搏,见证传统与现代的破界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