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乎精选 / 正文

宋朝不可以随便杀牛,为什么“好汉们”却总能吃到牛肉?

知乎精选 2025-07-06 07:30:38

不准随便杀牛,不等于吃不了牛肉。

像是汉朝也禁止杀牛,横人董卓楞是带头杀牛,杀的还是耕牛。不是偷偷摸摸地杀牛,吃牛。

而是有人投靠自己时,就召集一群人来大吃特吃,搞起宴席,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杀了耕牛吃了牛肉一般,“诸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为杀耕牛,与共宴乐。”

宋朝不可以随便杀牛,为什么“好汉们”却总能吃到牛肉?
图片来自网络,供参考

宋朝也是这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像董卓那样的强横,老百姓很难学,多数人也不大敢学。这样大张旗鼓的,无疑是鼓励邻里把自己给卖了。

两宋之时,确实明文禁止屠牛杀牛。《宋会要辑稿》也有多项规定,比如,“昭牛羊司畜孳乳者并放牧之,无得宰杀。”又比如,“自今屠耕牛及盗杀牛罪不至死者,并系狱以闻,当从重断。”

但百姓也有一些个人应对,有的是紧急情况不得不吃,有的是形成规模获取暴利,也不是别的时代,就在宋朝。

先看第一种,紧急避险,呆萌可爱的hello kitty逼急了,也能变成老虎一战。

《宋史》卷四百二十六列传第一百八十五,“初,民饥,多杀耕牛食之。”饿死事大,先保命要紧,被动主动地尝尝牛肉的味道,哪怕后果是“犯者皆配关中。”

宋朝不可以随便杀牛,为什么“好汉们”却总能吃到牛肉?
图片来自网络,供参考

接下来是第二种,一些地方公开化的宴席吃牛现象。梁山好汉们在一些地方吃到类似的牛肉饭菜,并不奇怪。

事实上,在宋朝的浙江秀州(今天的嘉兴市一带)搞宴席时,当地民众就爱吃牛肉,以至于“凡百筵会,必杀牛取肉,巧为庖馔,恣啖为乐。”

秀州青龙镇盛肇,凡百筵会,必杀牛取肉,巧为庖馔,恣啖为乐。

宋真宗时期,“浙民以牛肉为上味,不逞之辈竞于屠杀。”因为当地吃牛的人太多了,有大臣就建议说,皇上,要不就算了吧,别罚了,罚不过来啊。

当然, 我个人发挥了一下,这是原文,“事发即逮捕滋广,请释不问罪。”

南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也说,当时的福建、江浙等地涌现了规模化的贩牛屠宰,原文为,“福建、江浙贩牛屠宰,十百为群。”

南宋判例汇编《名公书判清明集》,详细地记录了一些见闻,都是城里城外公然买卖牛肉的,“数日以来,闻诸道途之言,自界首以至近境,店肆之间,公然鬻卖,而城市之中亦复滔滔皆是。”

宋朝不可以随便杀牛,为什么“好汉们”却总能吃到牛肉?
图片来自网络,供参考

第三种,为换取更大的利益,贩牛、偷牛、杀牛。

前面提到,“福建、江浙贩牛屠宰,十百为群。”也是类似的情况。

违禁屠牛吃牛肉的情况,有的就发生在北宋天子眼皮底下的开封府。

《宋会要辑稿》记了一个经典案例,“京城无赖辈,相聚蒲博,开柜坊,屠牛马驴狗以食,销铸铜钱,为器用杂物,令开封府戒坊市谨捕之,犯者斩……”

接下来,是南宋福建泉州的偷牛、转售、杀牛,已形成一定的灰色产业链,“……屠牛之风,与盗贼实相表里。盖屠牛者,盗杀人之牛,与承盗者之牛而屠之。”

哦,对了,在泉州城内屠杀牛牛的人,甚至还有一些身份不大一样的人,他们是赵宋宗室子弟,相对没落的那一部分。

相应记录出自南宋福建人陈淳《上傅寺丞论民间利病六条》,

此间屠牛,在城是宗室不检者,乡村是亡命浮浪者。

现在。

我们再回头看看问题,

宋朝不可以随便杀牛,为什么“好汉们”却总能吃到牛肉?

当赵宋宗室的一些子弟都按捺不住,公然屠牛牟利时。

人家梁山好汉们,或明或暗地喝酒,吃牛肉,算甚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