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骑行已不再是单纯的出行方式,更是一种受追捧的潮流运动和解压方式。近期在北京,有一条骑行线路格外火热,吸引不同年龄段的骑行爱好者打卡体验。这条线路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能受到众多骑友的青睐呢?
在北京市门头沟区,从檀谷商圈至戒台寺的骑行线路,已经成为很多骑行爱好者的选择,进入夏季后,平均每天的骑行人数都超过4000人次。
这段路全长约8公里,90%以上为山路弯道,普通骑友在1小时内就可以完成单向骑行,沿途风景优美。
骑行爱好者 包晶:本来刚开始是为了减肥,后来发现特别缓解焦虑,工作压力比较大的时候,还有平时跟朋友约骑行,比较健康。
骑行爱好者 吴福芹:这个队基本上都是56岁以上的人,最大的都72、73岁了,我们就是快乐骑行。现在比以前身体也好了,爬点坡都不觉得费劲。
“骑行经济”热力四射 催生消费新业态
动辄十几甚至数十公里的骑行,人需要补充能量,车辆、装备也需要检修维护,因此围绕骑行的诸多新消费场景也应运而生。
在这条线路上,新型的骑行驿站受到骑友们的欢迎,这里可以提供餐饮、洗漱、装备购买、维修以及体能训练等一站式服务。
骑行爱好者 薛龙:我一般平时骑行2到3小时,每次差不多60到80公里。骑行完之后会回到这个大本营做一些补给,也可能在这边洗个澡,换一身衣服。
随着骑行和户外活动的人气越来越旺,附近商圈也在不断完善配套服务,逐步设置了骑行友好餐厅,骑行艺术打卡装置以及专门存放自行车的公共区域。夜幕降临,消夏音乐会、泡沫水池和皮划艇体验等项目也纷纷开启,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门头沟檀谷商圈工作人员 闫文雅:我们还有部分店铺会增加营业时间至凌晨,每周末我们会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
骑行热度攀升 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骑行热”持续升温,也会带来安全风险、抢占道路资源等问题。如何在骑行中保障人车安全,成为相关部门重点考虑的问题。
目前,国家法律并没有对自行车的行驶速度进行具体数值的限制。记者在观察中发现,在戒台寺骑行路线的上坡路段,骑行人员的平均速度在每小时10到20千米之间,但是在下坡路段中,最高时速有的可以达到40千米以上。
同时,骑行人员之间有时会出现相互挤压摔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在弯道并行或超车等比较危险的情况。
门头沟区体育局群众体育科科长 安华芳:门头沟山区公路的特点是连续弯道多、起伏路多,骑行前要提前熟悉路线、了解路况,遵守交通规则,关注骑行装备,必须佩戴头盔。
骑行道路交通安全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依托现有的骑行道路建设,相关部门也正在考虑通过政策设置和硬件建设保障人车安全,规范骑行路线,营造更好的骑行氛围。
门头沟区体育局群众体育科科长 安华芳:我们正在研究在部分道路开展分时段自行车专用道建设的可行性,今后我们也会在各个骑行路线上,打造各具特色的骑行友好设施,增设骑行驿站、补给点、维修点、休憩区、观景台等,不断优化骑行环境,提示骑行安全。
门头沟区体育局还提醒市民,密切关注天气预警,切勿在极端天气期间前往山区骑行。
(总台记者 王胜东 毛宇轩 赵晨 邓煜洲 张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