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央广独家 / 正文

理响中国・时光三叩|石狮之眸,见证全民族抗战第一帧影像!

央广独家 2025-07-07 07:31:41

时光缄默,山河有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央广网特别推出《时光三叩》AIGC系列微视频――在《时光的底片》《时光的证物》《时光的信使》三篇章中用数字技术重述峥嵘岁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每一次叩问都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每一句回答都是对英烈的深切告慰!让我们共同铭记,一起奔赴未来之路。

一座石桥,百余石狮

见证一个民族的浴火重生

1937年7月7日

北平西南的夏夜闷热无风

卢沟桥畔

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

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

遭拒后悍然炮轰城池

驻守的29军219团官兵奋起还击

枪炮声划破寂静夜空

1937年7月10日

北平已处在一片慌乱之中

许多百姓为了躲避炮火

源源不断地涌向城里

记者方大曾逆流而行

骑着自行车只身前往卢沟桥

理响中国・时光三叩|石狮之眸,见证全民族抗战第一帧影像!

从卢沟桥西头到东头有266.5米

从宛平城西门到东门有640米

他随着一位军官各处拍摄战迹照片

在石狮子边

一位背着大刀巡逻的战士

进入了他的取景框

成为永恒的历史

理响中国・时光三叩|石狮之眸,见证全民族抗战第一帧影像!

方大曾拍摄的战士照片

(视觉中国图 央广网发)

在卢沟桥前线

方大曾采访了

奋勇杀敌的二十九军将士

拍下身背大刀、步枪

守卫在卢沟桥石狮旁的中国军人英姿

返回北平城后

他写成长篇通讯《卢沟桥抗战记》

在文中预言

“伟大的卢沟桥也许将成为

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发祥地了!”

理响中国・时光三叩|石狮之眸,见证全民族抗战第一帧影像!

方大曾写的长篇通讯《卢沟桥抗战记》

(央广网记者田甜 摄)

此后,他奔走于长辛店、保定、石家庄、

太原、大同等地

冒着枪林弹雨,一次次深入战场

几乎哪里有战斗

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1937年9月18日

自河北蠡县发出《平汉线北段的变化》后

方大曾再无音信

仅留下837张珍贵的抗战底片

卢沟桥的枪声

点燃了沉睡已久的民族之魂

“七七事变”爆发的第二天(7月8日)

中国共产党即向全国发出通电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

才是我们的出路!”

理响中国・时光三叩|石狮之眸,见证全民族抗战第一帧影像!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央广网记者田甜 摄)

这一声振聋发聩的呐喊

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成为全民族抗战最有力的动员令

1937年8月

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冯家村

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即洛川会议)

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理响中国・时光三叩|石狮之眸,见证全民族抗战第一帧影像!

《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央广网记者田甜 摄)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最大限度地动员了

全国的军队和百姓

为战胜日本侵略者奠定了

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卢沟桥上的石狮见证了

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

也见证了一个民族的涅重生

88年过去

石狮静默如初

它们的目光穿过时空

提醒着我们

要铭记历史

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理响中国・时光三叩|石狮之眸,见证全民族抗战第一帧影像!

总监制:张军 于锋

监制:王薇 赵净 刘雷 张琼文 刘娜

策划:吴馨怡

视频:吴馨怡

AIGC技术支持:张慧玲 吴馨怡 李自然 牛家麒(实习)王龙广(实习)

文案:陈晓

设计:魏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