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绍兴7月8日消息(记者郭佳丽)在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展示中心的“历史长廊”上,一幅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的黑白照片悬挂于此――狭长水街上,大批“小船户”摇着乌篷船开启了最初的布匹贸易。
如今,绍兴柯桥已从“河边布街”蜕变为年交易额超4000亿元、日均客流量超10万人次的“国际纺都”。绍兴柯桥的蜕变,是浙江法治护航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法治不仅是约束行为的“准绳”,更是激发活力的“引擎”。
2024年中国轻纺城市场群交易额超4000亿元(央广网记者 郭佳丽 摄)
联勤警务站:市场治理的“前沿指挥部”
中国轻纺市场联勤警务站就建在轻纺城中心区域,这里综合指挥区、11087服务专区、犯罪预防宣教区等功能区块有机组合,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九部门常态化轮值入驻,构筑起市场治理的“前沿指挥部”。
在警务站,记者见到了前来咨询布料花型问题的朱华军。“我今天来就是想问问这个花型能不能生产,会不会侵权。”朱华军说。
朱华军告诉记者,他在轻纺城做布料生意30年了,这些年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市场的经营氛围越来越好。
“之前一款花型卖得好,旁边的商户就想跟风生产,这样就很容易产生纠纷。”朱华军坦言,“那时不懂规矩,问题来了也不知道找谁解决。但现在只需到警务站查一查,就能清楚了解花型的权属信息。”
轻纺城商户朱华军正在警务站咨询布料花型问题(央广网发 谢博韬 摄)
中国轻纺市场派出所所长孔越标表示,针对市场上花样侵权问题,警务站设立了“花样版权协同保护”岗位,通过与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市场监管、法院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为市场经营户提供版权登记服务,同时加强“版权AI智审”数字化应用,进一步做好行刑衔接工作。
绍兴市柯桥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运用促进科科长蒋元雨介绍,之前对经营户提交过来的花型主要是通过人工比对进行审核,现在可以通过“纺织品花样数治系统”进行线上查重,更加规范和便利。
“刚开始大家的版权意识淡,民警和工作人员会挨家挨户普法宣传,次数多了我们就懂了。”朱华军说,“现在商家的版权意识都很强,仿冒少了,纠纷也就少了。”
除了版权保护,商户们感受最深的还有治安环境的变化。朱华军表示,警务站会定期组织巡防,监控也基本上全面覆盖。“有问题都能通过监控查出来,偷盗问题基本没有了,我们可以安安心心做生意了。”朱华军说。
孔越标告诉记者,化解市场纠纷要在“融”上下功夫。警务站创新组建商会联盟,推动商会成员主动融入市场治理,建立“纠纷预警-商会调解-回访确认”工作机制。去年以来,市场纠纷警情同比下降32.7%。“有事找警务站”成了商户们的共识。
驻站民警:共富警务的贴心“护航者”
从传统纺织业向数智化转型的浪潮中,绍兴市柯桥区安昌街道高新产业集聚区正崛起新动能――光电信息、医疗健康、新型复合材料等新兴产业加速集聚。而东盛慧谷警务站的民警们正是这片“创新热土”的守护者。
“老韩工作室”是东盛慧谷警务站里一个特别的存在,它是驻站民警韩炜正的办公地。韩炜正曾是治安大队副大队长,他经验丰富、善于调解,退职后来到安昌派出所继续发挥余热,园区群众们亲切称呼其“老韩”。
警务站民警韩炜正在处理日常工作(央广网发 图片由绍兴市公安局提供)
当天记者见到老韩时,他正在警务站的“共享会商室”调解一起装修问题。老韩说,企业装修需要引进大型设备,为防止纠纷产生,我们会提前找园区物业、装修企业等各方一起协调,把所有工作都做在问题发生之前。
老韩工作室的墙壁上印着“让企业都来参与园区的治理,那就没有什么事情办不成”的标语,这也是他的工作准则。“只有大家都有主动性,积极性,治安工作才能更上一个台阶,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才会提升。据统计,自警务站运行以来,辖区有效警情同比去年下降了21.7%,为新兴产业发展营造了“安心环境”。
“就图园区企业夸一句‘这个警务站好’,这比啥都值。”老韩笑着说,这是做驻站民警的初心,也是个人价值感的来源。
“洋娘舅”调解团:涉外服务的“连心桥”
6月27日,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移民事务服务站,一名来自孟加拉国的客商和中国供货商王先生就一起贸易纠纷达成和解。成功调解这起纠纷的是来自黎巴嫩的“洋娘舅”李天明(中文名)。
作为“国际纺都”,绍兴柯桥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布商在此就业发展的同时,商业纠纷也随之增多。为了解决涉外人员语言沟通障碍、风俗习惯不同等问题,优化涉外服务工作,绍兴市公安局柯桥区分局会同司法、商务、法院等部门组建“洋娘舅”矛盾纠纷调解队伍,李天明就是其中一员。
“洋娘舅”李天明正在调解一起纠纷(央广网记者 郭佳丽 摄)
“我在柯桥20年,早就是‘新柯桥人’了。”李天明说,自己做外贸生意受益于当地友好的营商环境,加入调解团是“想为第二故乡做点事”。凭借对中外文化的熟悉,他在调解中擅长用“折中思维”化解分歧――“中国人讲‘和气生财’,外国人重‘规则分明’,找到平衡点就好。”
绍兴市柯桥区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副大队长沈剑介绍,随着现实工作需求,“洋娘舅”队伍也在不断壮大,目前团队的9名成员主要来自巴基斯坦、黎巴嫩、也门、伊朗、印度等国家。这些“洋娘舅”大都在柯桥从事外贸工作,掌握多门语言,热衷公益事业,并且有一定的威望和人脉。
记者了解到,为让涉外服务更高效,柯桥还通过“顺境”平台办理了全省首个“口岸签证”代转业务,打通公安、商务等多部门数据,审批提速近60%;组建外籍人才服务团队,免费提供法律顾问、翻译等服务,让“国际纺都”的开放大门越开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