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杨晓阳丝路四十年美术创作暨文献展”日前在上海开幕。展览共展出杨晓阳以丝绸之路为题材创作的六百余幅精品,呈现了艺术家四十年来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以及他从写实到写意的转变过程。他用画笔表现了丝绸之路沿线,特别是陕北以及河西走廊地区的乡土民俗和自然风貌。2025年新作《丝绸之路・人来人往》系列打破了时间、空间跨度,以超尺幅的水墨装置重构了丝路人文图谱。长三十多米的巨幅国画长卷《丝绸之路・苦水社火》则描绘了甘肃苦水传统社火的盛况,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给观众带来视觉的冲击与艺术的震撼。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 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 杨晓阳:我把南北的舞龙舞狮的形象进行了综合,以苦水社火整体的队列来拉开这个规模。然后填补了全国的社火的各种内容,在里头形成比较丰富的一个民间艺术非遗的一个场景。我采取了线描加这个大块墨色陪衬的办法,发挥了中国书画同源的这样的一个特色。对于中国画的发展,在水墨上探索是一个永远完结不了的话题。
个性化笔墨符号到大写意精神的传达,杨晓阳在丝绸之路的主题创作中逐步完成了艺术上的探索和跨越。丝绸之路不仅是其创作源泉,更是一份情感与精神的寄托。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上海觉群书画院院长 乐震文:对丝绸之路这一块,他是用尽了心思。然后从他年轻到中年,基本上用他的造型能力,用他的对丝绸之路的理解,以及他亲身走了一遍丝绸之路,这个感觉就不一样。题材以及人物的动作,以及色彩,他对人物的造型、构图的把控都非常令人刮目相看。
杨晓阳:丝绸之路是融合、是交流、是团结,是互相友爱。丝绸之路的这个精神的延续,我觉得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一种精神状态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