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丨书传风骨

新浪国内新闻 2025-07-17 20:10:00

舅舅的书桌里藏着一只旧木匣,木匣中躺着一幅宣纸。展开细看,只书有一个楷书的“正”字,笔墨苍劲,力透纸背,纸边已泛起时间晕染的微黄。舅舅抚摸着这文字时,目光沉静悠远,仿佛透过文字,望见了深藏的岁月烟尘。

舅舅的字自成一体,方正端严,尤其那“正”字,是他每日必练的功课。他教我习字时,常说起外公教导他的旧事。

“当年,你外公教我悬腕,头顶一碗清水站于桌前,水洒一滴,便得重来。他常说,字是门面,更是心印——笔底有正,心中方有主。”舅舅的声音带着深切的怀念。

舅舅执笔示范,腰背挺直如松,逆锋起笔,横平竖直,尤其“正”字中间那一竖,屏息凝神,悬腕直贯而下,如同立起一道不可撼动的脊梁。那姿态,分明是外公当年风骨的复刻。

有一次暑假,阳光正好,窗外不时传来小伙伴的嬉戏声,我写字便随意潦草起来。舅舅见我字迹歪歪扭扭,便执起戒尺,轻轻敲打我的脊背:“腰塌了,字怎会不歪?”我当即挺直腰背,舅舅这才又缓缓道:“字歪了还可擦掉重写,心若歪斜了,一生怕也难以扶正了。”舅舅神情郑重而严肃,仿佛要将这训诫刻进我心底深处。

舅舅家老宅客厅的墙上,并排悬挂着两幅装裱的“正”字。左边那幅墨迹沉厚古拙,筋骨外露;另一幅则端凝方正,如青松挺立。舅舅指着左边那幅,声音低沉:“这是你外公留下的。”又指向另一幅:“这是外公走后,我以他教我的法子,写了整整三年才敢挂上的。”

日光斜斜穿窗而入,我凝视着外公字中那最后一竖,仿佛他一生所坚守的刚直气节,已通过纸墨渗进了家人的心灵深处。

我久久仰望,终于明白舅舅为何倾心于那端凝的“正”字:原来家风的传承,并不只是墨痕游走于纸上的端正笔画,那每一笔的顿挫与转折,是岁月磨砺出的风骨,他们以脊梁为笔、以岁月为纸,饱蘸赤诚写下一个个方正大字,为我们年轻一辈立下了行走于世永不偏移的坐标。(灌阳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