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在新疆乌鲁木齐武警部队某训练基地拉开帷幕,来自20多个国家的狙击小组在这里展开了激烈角逐。作为国际狙击精英的竞技舞台,“锋刃”竞赛在促进各国反恐战术交流、构建军事互信方面起到了哪些关键作用?“锋刃-2025”和往届相比,有哪些变化和看点?信息化和无人化时代的到来,给狙击手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
7月15日上午,第四届“锋刃”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锋刃-2025”在乌鲁木齐武警部队某训练基地开幕,来自20多个国家的50多个狙击小组参赛。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海军、空军和武警部队12个狙击小组24人参加。
首届“锋刃”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于2016年8月22日到25日,在北京举行,有来自15个国家的42名狙击手参加。
2018年10月,“锋刃-2018”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在燕山深处的武警某训练基地举行。中国武警猎鹰突击队在本届竞赛中包揽了个人全能总冠军和小组团体总冠军。
2023年7月,“锋刃-2023”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在位于新疆乌鲁木齐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某训练基地举行,白俄罗斯、巴基斯坦、科威特、南非、多米尼加等18个国家的40多支狙击小组参赛。
“锋刃-2025”有何新看点?
军事专家杜文龙介绍,
今年主要是实战水平进一步提高,而且跟目前军事技术发展趋势相吻合。
第二是新加入舟艇射击,在舟艇上人处于浮动状态,目标也变化,以动对动射击,对整个狙击手的要求非常高,难度也加大了。
另外这次比赛过程中还有无人机和狙击手的配合,无人装备和狙击手相互组合,在打击效果方面将会明显提高。
不同军兵种
对于狙击手的要求有什么不一样吗?
军事专家 杜文龙:不同兵种对狙击手的要求大致相同,但是由于作战岗位包括战斗环境不太一样,所以对具体要求也有一些基本的区分。
陆军对于城市目标有很强的要求,必须在复杂地形条件下选出目标进行各种打击行动。所以对于人员的耐力包括射击精度,以及在长期潜伏之后的打击效果要求很高。
海军对于海上情况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像枪支在高盐高潮状态下会发生变化。另外目标有可能随海洋包括水面的变化呈现出不规律。
空军包括其他军兵种都是按照自己不同的实际情况,包括战斗环境去进行训练,有针对性地适应典型战场环境。
“锋刃-2025”特色课目一览
声响掩护隐蔽狙击,模拟城市攻防期间狙击作战场景,狙击小组要利用炮弹爆炸声响作为掩护实施隐蔽越障,潜行接敌,然后隐蔽射击。限时120秒内,狙击小组的2名队员携带背囊和弹匣协同依次通过低桩网、排水管道,然后以狭小管道作为遮蔽物,利用4发子弹,对现场2个半遮蔽头部靶进行射击。
到达射击位置后,狙击手必须在枪炮声响起的3秒内完成击发,时间短、干扰多、距离远,他们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判定位置、据枪瞄准、修正偏差等一系列准备动作。
移形换位,以城市狙击作战为背景,狙击手要利用不同掩体,在不同阵地分别采取立、跪、坐、卧4种姿势对半身分区靶实施射击,检验射手灵活利用掩体、采用多种姿势、快速精准狙击的能力。
快、准、稳,是狙击手的战场生存法则。要得高分,必须精益求精。
解救人质精准狙击,模拟劫持公交车作战场景,要求狙击小组利用运兵车构建狙击阵地,狙击小组以运兵车窗为依托,抓住恐怖分子暴露的瞬息战机,对隐藏在公交车3个车窗的劫持人质靶进行协同合击。要在确保多名人质安全的情况下,对目标实施精准打击,使这个课目难度倍增。
城市要点控守狙击,模拟城市控守作战场景。要求狙击小组以攀爬楼五楼为狙击阵地,在6分钟内快速搜索、打击位于100米到700米距离上随机出现的6种靶标。每个靶标显示30秒,狙击小组只有6发子弹。也就是说每个靶子他们都只有一次机会。
谁是最强狙击枪?
对狙击手来说,自己的狙击枪未必是参数最顶尖的型号,却一定是在无数次磨合中,形成了独特 “对话方式” 的“生死之交”。
在本届“锋刃”竞赛中有个特殊的课目叫“远距离挑战狙击”,狙击小组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对距离900到2500米的13个铜板半身靶进行挑战。通过现场挑战最远狙击距离,激发竞技热情,为后续狙击战术发展和装备改进提供实践经验。
远距离狙击,无疑是检验狙击枪终极性能的时刻。
一位选手带来了一把德国的DSR-1狙击步枪。
DSR-1的设计可谓独树一帜。无托式旋转后拉枪机、自由浮动枪管、护木顶部安装两脚架、枪身双弹匣,这些设计使这款狙击步枪不仅精度高,而且较为人性化。DSR-1有3种不同口径的枪管可以选择,枪管通过3个螺杆固定在机匣上,通过更换枪机、枪管、弹匣,就可以发射不同口径的子弹。
另一位选手带来了他的TRG M10狙击步枪。
这是芬兰萨科公司推出的一款高精度、模块化设计的狙击步枪,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实现紧凑型精确支援武器到远程精密步枪的转换。能够根据任务需求切换不同口径的弹药,最大有效射程可以达到约1500米,在远程精确打击中表现优异,是特种部队的首选武器之一。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其在战场上具有极高的作战效能。
狙击距离多远才算得上是超远狙杀?
军事专家 杜文龙:超远狙击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定义,一般认定2公里以上打中目标就叫超远狙击。另外在超出有效射程之外,打中目标也叫超远程狙击。在实战过程中,人枪一体对目标测算准确,再加上较好的运气,才能够实现超远程狙击。
狙击枪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军事专家 杜文龙:今后还是多元化,不同射手对枪支要求不一样,有的组装迅速,有的外形紧凑,适合战斗岗位。比如像空降兵,包括其他特殊岗位,不可能使用长枪,只能使用紧凑型,这样在战场环境中可以便于组装,适合战争环境。下一步狙击枪的发展,目前无法确定,每个国家的思路不一样,而且每个战斗岗位对狙击手对目标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枪支设计今后应该是百花齐放。
在未来无人化网络化的战场形态当中,狙击手的角色是不是也会发生一些变化?
军事专家 杜文龙:现在很多武器装备都配备制导子弹,像炮弹和导弹可以制导,如果今后子弹也能制导,那么今后目标的选择包括打击效果将会出现明显变化。那个时候对狙击手的要求可能不是精度,而是选择和打击时间的确定。像之前狙击手是水平方向,可以对目标进行精确贯穿、打中要害,完成任务。那么下一步,如果能够准确运用包括无人机在内的多种单兵狙击装备,狙击方式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化。所以狙击枪包括其他武器装备都是狙击作战的组成部分,只不过狙击枪已经不是狙击作战的唯一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