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看台海
近日,“美国在台协会(AIT)”通过社交媒体发文称,美国与台湾当局正洽谈可能的“太空港”合作,宣称未来有望通过亚轨道飞行,将台北与休斯敦之间的旅行时间缩短至2.5小时。然而,这一说法不仅被专家斥为噱头,更引发岛内舆论对美国“画大饼”“敲竹杠”的广泛质疑。
专家:所谓“2.5小时跨洋飞行”实为噱头
大陆军事观察员张学峰指出,“美国在台协会”描绘的“2.5小时从台北飞休斯敦”看似诱人,实则缺乏技术支撑与现实可行性。他解释,亚轨道飞行目前仅处于技术试验阶段,各国均未实现商业化应用,且面临诸多瓶颈。
一是技术瓶颈:美国虽具备发射技术,但尚未解决乘客抗G力等关键问题,距离载人飞行仍有距离;二是成本高企:即便技术成熟,亚轨道飞行票价也将极为昂贵。参考此前美国富豪乘坐航天器的费用(单人5500万美元),即便成本降低一个数量级,也远超普通民众承受能力。


台湾地区曾发射类卫星载具火箭,2分钟后就落海
台湾方面更面临基础条件不足的困境。有台媒指出,要让太空飞机起降,机场须具备特殊条件,但台湾目前没有符合标准的场域。虽然美方提议以屏东九鹏为发射场地,但该地区仅具备“升级潜力”,实际建设仍需巨额投入。
张学峰强调,台湾既无相关技术,也无项目主导权,若盲目跟进,只会沦为美国的“待宰羔羊”,成为“吸金黑洞”。
岛内舆论:“合作”实为“挂羊头卖狗肉”
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太空港合作”,岛内舆论充满疑惑与警惕。
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直言“此事不合常理”,认为是“挂羊头卖狗肉”。他质疑,台湾连基础设施都没有,却突然冒出这样的合作案,令人怀疑美国是否又要台湾买些什么东西。
台湾“中华战略学会”资深研究员张竞指出,这类“急就章”式的跨境合作计划缺乏完整规划,参考美国多项基建计划无疾而终的先例,其可行性“充满变数”。
台湾青年联合会理事长何溢诚则直言,以台湾现有基础设施,“太空港计划”根本“八字没一撇”,美国此时释放消息“其心可议”,恐是想让台湾举债为“钱坑计划”买单。


岛内舆论指出,所谓的“太空港计划”实际上还是美国给民进党当局画的一张“大饼”,忽悠民进党当局砸钱。然而,美国过去给民进党当局画的“大饼”多未兑现,这场“太空港合作”恐怕也难例外,不过是又一场“牺牲台湾、肥了美国”的老把戏。
综合:台海之声《海峡军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