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7月25日,北京大学发布通知,宣布自2025年秋季学期起,实施一系列优化本科学生学业评价的改革措施。其中包括从2025级学生开始,学生的学业能力将不再以单一的绩点标准进行评价和排名。
通知指出,在各类涉及学业评价的场景如评奖评优、交流项目申请中,将不再使用绩点,而是以完整的成绩单作为学业表现的主要依据。各院系需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制定适用于不同使用场景的学业评价办法。对于2023级和2024级在读学生,院系可沿用原有评价方式,条件成熟的院系也可制定衔接方案确保平稳过渡,本年度推免工作仍按原办法进行。医学部将结合医学教育特点制定相应细则。
此次改革旨在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发挥特长。根据通知,北大将设立“容错探索机制”,允许学生在每学期第9周结束前,在部分公共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包之外的课程内选择1门课,采用“合格制(P/NP)”方式记载成绩,成绩合格即可获得学分。该方式旨在降低学生选修跨学科或高挑战性课程的风险顾虑。
在成绩评定方式上,北大倡导各院系和教师根据学科定位、课程性质及人才培养目标,自主选择百分制或等级制进行评定,更侧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明确要求平行班课程需建立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教师需在学生选课前公布考核与成绩记载方式。
同时,北大将取消对课程成绩优秀率的要求,教师可依据学生实际能力公正评定成绩。学校将定期向院系反馈课程成绩分布情况,并督促成绩分布不合理的课程团队改进。
北大表示,学校将以此次改革为契机,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挑战,探索更优教学模式,推动更多项目式学习、成果导向教学及高挑战度荣誉课程、跨学科项目的建设,拓展师生交流形式,持续提升本科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