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学枚
在江苏画坛,高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他的艺术生涯犹如一部传奇,充满了奋斗与突破的故事。他的作品横跨连环画、国画、邮票等多个绘画领域 ,在青年时期就斩获多个领域的最高奖,成就了艺坛佳话。而这一切的起点,要从他的处女作《小小神枪手》说起。
高云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考学首战受挫后,年仅17岁的他离开校园,下放到苏北宿迁农村插队。农村的生活艰苦异常,每天早上六点基干民兵开始训练,接着便是上工。但高云没有被困难打倒,他聪明、好学且勤奋,做农活也要做到最好。收割、翻地、打河堤,他总是第一个做完,且做得又快又漂亮,第一年就被评为劳动模范。因表现突出,他还被安排脱产搞农业生产科学实验。
然而,面对农村一些老农靠着土墙晒太阳、捉虱子的生活场景,年少的高云不禁自问,难道自己以后的日子也要如此?他在心底坚定地回答:决不能!于是,画画成了他改变命运的理想。
选择了目标,高云便开始锲而不舍地努力奋斗。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他每天提前两小时起床,对着昏暗的煤油灯画画。没有老师指导,他就完全依靠自学,手边仅有的一本苏联人编写的《业余大学绘画教材》,成了他绘画路上的良师。他按照书中课时设计,一步步照着画,桌子上放着两盏煤油灯,一盏照着画板,一盏照着瓶子、鞋子等静物。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县里有了展览,高云送去参展的几幅画反响很好,他也因此被县里抽调去画宣传画。随后,机遇接踵而至。“文革”后期,出版社为出版年画、宣传画,在扬州举办绘画创作班,创作班里画得好的作品可由出版社选择出版。高云作为淮阴地区文化局推荐的学员,成为扬州第一届省美术创作班年龄最小的学员。
刚到创作班时,高云的绘画水平并不出众,因为在此之前,他还未画过一幅严格意义上完整的美术作品。但他深知勤能补拙,凭借异常勤奋的练习,不久就画出了平生第一张完整的绘画作品――《小小神枪手》。这幅作品画了一位老人、两个小孩和几支枪,画面中爷爷打的是真靶子,男孩拿着小木枪做打靶状,女孩背着一支玩具枪,三个人物表情生动,英气勃发。这是对生活的概括和提炼,是那个全民皆兵时代的典型缩影,“解放军光荣”的思想深入人心,女孩子“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形象跃然纸上。
让高云自己都想不到的是,这幅作品被选中并出版了。在20世纪70年代,各出版社资源匮乏,创作班的作品能被选中出版的不足百分之十,能够出版是莫大的荣誉。当时没有稿费,出版后出版社给了他一卷五十张的出版成品,看着铅印的自己的名字,高云内心满是喜悦,他知道,这是他人生的重大转变。
全省绘画创作班每年举办一届,一共举办了四届,目的是为出版年画、宣传画选稿,却客观上为江苏美术事业培养了人才。高云连续参加了四届,在创作班中,他与沈行功、程大利、陈丹青、陈世宁、刘二刚等当代著名画家一同交流、创作。大家彼此交流,互相写生,创作氛围融洽,没有利益纷争,只有对绘画艺术的纯粹热爱。每次创作班结束后的总结会上,出版社都会选出一些作品出版发行,高云连续出版了四幅作品,他至今还珍藏着当年发行的老版本。
《小小神枪手》的成功,坚定了高云终身为美术工作的信念。年仅18岁的他,抱负远大,当被问及勤奋画画的目标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要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一笔。”多年后回忆起少年时期的“狂言”,高云笑着说:“现在看,那是年轻气盛,口出狂言。不过,我一直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这种责任感、使命感,不是外在的,而是发自我的内心。”
早年埋在内心的理想,成为推动高云不断前行的内在动力。他是一个理性的人,做事有很强的规划性、战略性,会给自己设定远大目标,并分步实现。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他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对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做都有清晰的规划,从不盲目。正因如此,有人评价他“干什么都能成功”,而他认为这与自己善于选择、不好高骛远有关。
从苏北农村的艰苦自学,到创作班的成长与突破,高云凭借《小小神枪手》开启了他辉煌的艺术人生。此后,他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从连环画到国画,再到邮票设计,每一个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用自己的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后来的艺术家们树立了榜样。
――2025年6月26日于金陵寄远阁
1973年(17岁)
| 插队知青,开始自习绘画。
1974年(18岁)
| 参加首届江苏省美术创作班,创作并出版处女作《小小神枪手》。
1978年(22岁)
| 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1982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1984年(28岁)
| 作品《罗伦赶考》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5年(29岁)
| 与刘海粟、钱松恰⒀敲鞔斫盏毖∥谒慕熘泄朗跫掖泶蠡嶂飨懦稍薄
1986年(30岁)
| 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一等荣誉奖、绘画创作最高奖。
1987年(31岁)
| 受邀与亚明、宋文治、陈大羽、胡博综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中国大运河文化座谈会”。
1988年(32岁)
| 首次创作的邮票《纪念徐霞客诞生四百周年》,获全国最佳邮票奖。
| 被列为20世纪以来“中国连环画十家”之一。
1989年(33岁)
| 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一枚、铜奖两枚,并与何家英共获新人奖。
创下在一届全国美展获奖最多的纪录。
1990年(34岁)
| 获江苏省政府颁发的首届文学艺术政府奖。
1992年(36岁)
| 作品《罗伦赶考》收录《中国美术七千年图鉴》。
1994年(38岁)
| 主创的图书《童规》,获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
1997年(41岁)
| 5件作品分别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卷、插图卷、邮票卷、连环画卷。
1998年(42岁)
| 当选中国版协美术出版研究会副会长。
1999年(43岁)
| 获江苏省文联首届“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
2000年(44岁)
| 任江苏美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
2004年(48岁)
| 任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
2005年(49岁)
| 邮票《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本票获全国邮票评选最佳创新奖。
2006年(50岁)
| 兼任江苏省美术馆馆长。
| 当选为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008年(52岁)
| 绘制国礼瓷盘,由北京奥组委赠送各国奥运代表团。
2009年(53岁)
| 作品《还记得我们吗?》获十一届全国美展提名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10年(54岁)
| 被文化部聘为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组专家,担任中国美术馆评估专家组组长。
| 当选“2010・中国画坛十大年度人物”。
2011年(55岁)
| 被聘为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研究员。
| 当选为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2012年(56岁)
| 当选为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 与黄永玉、范曾同被国家邮政部门聘为三位特约邮票设计师之一。
2013年(57岁)
| 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 当选为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
| 邮票《宋词》获全国优秀邮票奖。
2014年(58岁)
| 首部个人画集出版。
2015年(59岁)
| 获江苏省委省政府颁发的紫金文化奖章。
2016年(60岁)
| 出席第十次全国文代会。
| 为国家中华文明美术工程创作作品《永乐修典》(274.5cm×440.5cm)(合作),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 作品《都市行者之越野车族》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18年(62岁)
| 为国家“一带一路”美术工程创作作品《达摩东渡》(176cm×230cm),被中国国家画院收藏。
| 被文化部聘为国家主题美术创作项目专家,赴中国美院、中央美院、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中国美术馆等集中进行创作指导。
2019年(63岁)
| 在南京德基艺术博物馆举办首次个展《云自在――高云作品展》。
| 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天高云淡――高云作品展》。
| 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江苏省优秀美术家系列展――高云作品展》。
| 《云自在――高云作品集》获中国最美图书。
2020年(64岁)
| 为抗疫创作系列作品并向江苏驰援武汉医护人员捐赠作品。
| 参加全国政协组织的“新时代中国画创新发展”座谈会并作专题发言。
2021年(65岁)
| 为“上海世界会客厅”创作大型山水作品《江山如画》(460cm×850cm)。
| 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做线上开放性讲座,听众近10万人。
2022年(66岁)
| 应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邀请,在南京大学美术馆举办《云深处――高云作品展》。
| 被东南大学聘为中国画研究院名誉院长。
2023年(67岁)
| 在北京十竹斋国际展览中心举办《未见山―高云山水作品展》。
| 在中国宣纸博物馆举行“红星特制高云专用宣纸交接仪式”。
| 作品《自在》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 《云上影――高云人物画作品展》在淮安市美术馆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