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曹雪娇 姚赟
截至目前,本轮强降雨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但下午至傍晚仍有强对流天气,需注意防范雷暴大风和短时强降雨等特点。
气象部门介绍,7月23日以来本市持续出现强降雨,回顾这场降雨“持久战”,本轮降水有以下四大特点:
一是持续时间长。自7月23日以来,本次过程已持续7天。北京“23·7”极端强降水过程持续83小时,本次降水截至29日11时已持续147小时。
二是强降水主要集中在山区、尤其是北部山区。从23日08时至29日11时,全市平均降水量210.4毫米。其中,密云区平均降水量366.6毫米,怀柔区平均降水量229.9毫米,平谷区平均降水量347.9毫米。
三是降水分布不均、山区短时雨强大。统计数据显示,密云区累计最大降水量为郎房峪573.5毫米;平谷区累计最大降水量为北水峪511.2毫米;怀柔区累计最大降水量为北湾448.2毫米;延庆区累计最大降水量为郭家湾381.2毫米。最大小时雨强出现在怀柔东峪,为95.3毫米,一小时下雨95.3毫米属于特别极端的情况。
四是极端性强、属于极端强对流天气。26日午后到夜间,在北京的密云、怀柔、延庆三个区都出现了小时降水量超过80毫米和3小时降水量超过180毫米的站点;28日凌晨,密云再次出现3小时超过180毫米的站点。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标准,极端强对流天气是指小时降水量80毫米或3小时降水量180毫米,直径超过5厘米的冰雹,EF2或以上级龙卷和瞬时风速32米/秒以上的直线型雷暴大风等天气。本轮降水符合两个标准,且连续在密云区出现极端强对流天气,为历史罕见,破坏性极大。这类极端强对流天气的精准预报目前依然是世界性难题,还需继续加强预报预警能力的持续建设。
实探洪水过后的北京密云太师屯:
约百米长砖墙被冲垮,铲车全力运送物资抢修
近日,北京市密云、怀柔、延庆三区遭遇极端强降雨。全市因灾死亡30人,其中密云28人、延庆2人。
29日中午,极目新闻记者在太师屯镇看到,镇上主干路的淤泥基本已经被清理干净,道路两侧的绿化带附近还有少量淤泥,以及被洪水冲来的花盆、圆凳等物品。道路上还停着不少挖掘机、铲车、抢险车等,有铲车来来回回在转运水泥等物资,还有装着补给的大巴进出。此外,还有街上还有不少居民骑车、开车往来。住在附近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28日,不少居民就是乘坐铲车转运的。


“当时主干路上的水非常深,感觉像带着浪打过来。”该村民介绍,她家因地势较高,房内没有进水。不过,她家附近的世纪体育公园被淹得严重。
记者来到世纪体育公园门口看到,因公园内部的地势比主干街道低,目前公园里面几乎全被一脚深的污泥没过,还有雪糕桶等杂物被半掩在淤泥中。


此外,记者在公园旁边的岳华西路看到,路两侧长约百米的砖砌围墙和铁围栏也全被冲垮,砖块散在道路两侧,路边还有被水冲来的椅子、大垃圾桶等,远处还有被洪水冲过来的小汽车。
“这个砖墙我们叫‘三七墙’,本来非常牢固,修的很漂亮,但这次水太大了。”上述居民介绍,平时,不少居民都喜欢来这里散步。


据媒体消息,截至29日早,北京市累计转移80332人,转移人员数量最多的三个区为密云、怀柔和房山。密云区19个乡镇转移16934人,怀柔区15个乡镇转移10464人,房山区21个乡镇转移9904人。有关灾区救援救治、群众安置、抢险抢修抢通各项工作持续进行中。灾情期间,请广大市民关注天气预报预警,非必要不前往风险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