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央广国内 / 正文

破山寻径 在“听”与“看”中触摸中国肌理

央广国内 2025-08-03 20:14:29

每一座山都是一座博物馆:喜马拉雅山高高隆起,横断山脉划分地势高度,巫山山脉作为我国地势二、三阶梯分界塑造了“湖广熟,天下足”的农耕传奇;

一滴水从高原启程奔流入海:青藏高原如巨龙苏醒的冰川融水,奔涌切割出金沙江、岷江的深切峡谷,再到长江中下游平原以温柔姿态拥抱大地,最终在钱塘江的潮汐中自然谢幕。

水雕刻高山、山孕育文明,当自然与文明在纬度上共振,每一滴水、每一座山都在诉说:人水相依永无终章,山河落笔续写华章。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出品的《沿着纬度听中国》在总台央视科教频道(CCTV-10)播出,以独特“听觉”视角揭开北纬30°的神秘面纱。“在纬度之上 发现中国之美”,节目通过山、水、戏曲、茶叶、药膳五个维度,将北纬30°沿线9省市的生态、人文、历史脉络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果有机融合,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生动图景。上线仅一周,《沿着纬度听中国》即形成“纪录片+跨省融访+千万级话题+百家媒体推荐”的立体传播矩阵,实现全媒体传播量超1.5亿。

重新发现:

自然与文明的同频共振

北纬30°被誉为“地球最亮丽的腰线”。面对这条早已被无数镜头描绘过的北纬30°,如何在浩瀚的素材和既定的认知中,找到独特的认知和表达?如何才能让这条承载着古老文明、孕育无数传奇的纬度线,在观众面前焕发新生?如何避免成为地理知识的简单复刻或宏大叙事的空洞回响?

破山寻径 在“听”与“看”中触摸中国肌理

总导演李晋雄坦言:“《沿着纬度听中国》始于‘如何重新发现’,我们在不停地提问、追问。”不能仅仅展示中国的壮美山河,不能仅仅罗列传统的文化符号,不能千篇一律固化表达……

带着诸多追问和“不能”,主创团队深入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等多地调研采访,开启了漫长的创作之路,最终找到了破题点:改变叙事方式,要让观众在熟悉的地理标签下,听见新时代的中国心跳,看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生不息的生活图景。

作为一部大型地理人文纪录片,《沿着纬度听中国》最终巧妙地编织了两条清晰而交织的脉络:“地理”与“人文”。主创团队明确将“地理”设定为贯穿全篇的主线,而“人文”则作为温暖情感的辅线,两者在故事的演进中自然融合,相得益彰。

触摸烟火:

在生活中感受“真实”的力量

地理脉络,构成了《沿着纬度听中国》整部作品的骨架与探索密码。不仅是每一集故事的叙事框架,更揭示了中国北纬30°这条神奇纬线上蕴藏的自然共性。

破山寻径 在“听”与“看”中触摸中国肌理

开篇《山的眷恋》一集,便沿着北纬30°雄浑的山脉走势展开,用“三级阶梯”壮阔的地理风貌作为视觉语言,精准刻画出这片土地自西向东阶梯式铺展的磅礴画卷与生态多样性,每一级阶梯都铺陈着迥异的地势与独特的故事篇章;紧随其后的《人水相依》,则追随着同一纬线上生命的源泉――水,从西部冰川孕育的第一滴晶莹开始,一路向东奔涌,直至钱塘江带着万千故事汇入东海的怀抱。

贯穿每集主线的,是主创团队精心融入的地理知识解谜:巍峨喜马拉雅山脉隆起的伟力、影响万物的季风带如何形成、北纬30°缘何成为富庶的“鱼米之乡”……这些趣味盎然的细节,引导观众在影像中发现地理的奥妙与魅力。

与此同时,人文辅线如同一束柔光,聚焦于纬度线上的平凡面孔,挖掘故事背后的精神内核。镜头始终深情凝视着北纬30°沿线城市中普通人的生活,用充满温度的贴近观察,呈现着纪录片“真实”的底色。

《民间戏曲》一集中,郑店村剧团的外乡姑娘池吉梅,用一句朴实的“唱了两次戏门就开了”,道尽了民间艺术薪火相传的生命力;远在石渠县真达乡的根秋巡山归来后默默陪伴孩子玩耍的纪实镜头,未着一字解说,却有力地诉说着守护与传承的深沉意义。这些浸润着泥土芬芳的真实故事与真挚情感,恰恰是纪录片直抵观众心灵的“治愈”良方。

主创团队以这样一种近乎“拉家常”的真诚视角,记录着普通人在山水之间的生存本相――他们如何与雄奇的自然对话,怎样在时代变迁中与传统达成默契,又如何感受着与当下世界的共振。正是这份对个体生命的深情凝视与忠实记录,将宏大的地理纬度和深邃的文化命题,轻柔而准确地落在了每一个有温度、有呼吸的普通人身上,实现了纪录片所追求的“治愈”初衷。

正如中国传媒大学何苏六教授所说:“当纪录片不再执着于解释‘什么是文化’,而是致力于捕捉并呈现文化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活着’、怎样生生不息地延续其生命,它便真正拥有了撼动心灵的力量。”

破山寻径 在“听”与“看”中触摸中国肌理

另辟蹊径:

以“听”为钥,解锁新维度

不仅要看山河的壮阔,更要听大地的脉动。《沿着纬度听中国》,“听”是核心叙事维度:声音传递的是文明的回响。

海拔4600米雪域高原雪豹的低吼、护林员根秋与白唇鹿“对话”的口哨、矿坑废墟中年轻人的电音、民间戏台上咿呀的唱腔……这些声音,不再是背景音效,而是故事的讲述者,是地域的呼吸,是文明的密码。节目音乐总监卢楠坚持所有自然之声、人文之声皆现场采集,拒绝后期模拟,只为那份百分之百的真实。总台三维菁彩声技术的应用,也确保了观众能沉浸式地“听”见中国。

节目播出后,声音唤醒乡愁,画面点燃自豪,最打动人心的反馈就来自普通人。浙江金华市郑店村村民池吉梅说:“熟悉的土地被赋予全新魅力,我对家乡更自豪了。”高原护林员根秋则希望通过纪录片,让更多人重视生态保护。这些回响,印证了声音能唤醒大家的乡愁、乡音、乡思、乡情。也让我们确信,真实的力量能穿透屏幕,直抵人心。

总导演李晋雄说:“我们不在山巅讲故事,而在泥土里听心跳――因为最磅礴的史诗,永远生长在寻常百姓的烟火声中。”

破山寻径 在“听”与“看”中触摸中国肌理

创作之路恰如翻越北纬30°上的重重山峦。放弃熟悉的“老路”,选择俯身记录真实的人间烟火、以“听”破题,过程充满未知与挑战。这份执着,终让创作团队得以扫描中国的肌理、触摸文明的回响,并最终收获了专家、观众那些“真实”“治愈”与“自豪”的回馈。沿着纬度线,还有更多的中国故事,等待我们去倾听、去发现。

主 编 杨 华 王 薇 窦小文

执行主编 徐朝清 刘 娜 张亚东 鲁子奇

责任编辑 徐 克 王 宇 胡姝姝

制 作 孙嘉瞳 姜M如 戴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