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廉洁底线失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细数近期各地发布的党纪政务处分通报,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问题屡有发生。拉长时间跨度,2020年至2024年这5年间,全国查处的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问题占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总数的比重超过40%。
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常戴着“人情”的面具、披着“礼尚往来”的外衣,具有明显的“节点”特征。有的党员干部认为别人逢孩子升学结婚、家人生病住院等婚丧喜庆事宜送点特产、拿点礼金,是“重感情”的表现,断然拒绝显得不讲人情。但讲人情不能徇私情,重感情不能忘原则。
人情味要有,党性原则更要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特别是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必须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站稳党性立场,必须准确把握“礼”与“规”的界限,不能在半推半就中撕开拒腐防线的“口子”。从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很多党员干部往往就是从战战兢兢收土特产、小红包开始,在“温水煮青蛙”的环境中麻木,进而肆无忌惮收受贵重礼品、巨额礼金,最终滑入腐败堕落的深渊。
在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问题中,名贵特产成了敛财的“摇钱树”、变现的“硬通货”,礼品礼金成了互通款曲、请托办事、勾兑利益的载体。名贵特产也好、礼品礼金也罢,实际都是向党员干部攻击的“糖衣炮弹”,背后是对利益交换的期待,本质都是通过感情投资来谋求好处,破坏了纪律规矩,败坏了党风政风,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清醒认识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的严重危害,牢牢把握“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两个标准,扭转“办事找关系”的思想、纠正畸形的消费观和送礼陋习,泰然面对诱惑,不以“下不为例”而破例,不以“小事无妨”而破防,守住“一针一线”的小节,不该收的坚决不收,不要让自己成为被“围猎”对象,“栽”进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