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由中交天和自主研制的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在一公局集团隧道局承建的海太长江隧道正式始发掘进,标志着我国在大型工程装备制造和隧道建设领域再次取得新突破。


据悉,海太长江隧道位于江苏省长江入海口,北起南通市海门区,南至苏州太仓市,线路全长39.07公里,其中盾构隧道段长9327米,开挖直径达16.66米,最高水压达0.75兆帕,是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面对超长距离、超大直径、超高水压等挑战,中交天和研制团队为海太长江隧道量身定制了“沧渊号”盾构机。
研制团队围绕刀盘刀具、主驱动、推进、同步注浆等九大系统,为“沧渊号”搭载了三大利器。一是“数字大脑”构建智能掘进生态。搭载的智能掘进系统,实现一键启动、自主巡航掘进、姿态自主控制、泥水环流智能控制、同步注浆自动控制全程自主可控;智能诊断与维护系统覆盖设备全生命周期护理,打造绿色掘进闭环。二是“智刃铁齿”革新高效掘进法则。配置常压换刀功能的软土刀盘,搭配梯度分布的合金刀具,构成“超硬龙齿矩阵”,可实现石英砂含量约65%地层单次掘进2000米内不换刀;刀盘搭配伸缩摄像装置,无需人工带压进舱即可观察刀盘作业状况。三是“智慧心脏”主动防护安全升级。配备全球首套具备主动防护功能主驱动系统,实现掘进可视、可达、可控;集成管片连接构件智能拼装及掘进同步拼装控制系统,实现智能拼装与掘进作业同步,生产效率提高50%;同步搭载管片上浮、盾尾间隙及管片变形监测预警系统和绿色换管装置及智能控制系统,可有效保证掘进安全环保和隧道成形质量。


作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关键工程,海太长江隧道建成后,将优化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对推动沿江城市群跨江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责任编辑:韩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