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央广国内 / 正文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危急关头,党员要顶得上――记抗洪抢险中的甘肃省榆中县马坡乡上庄村党支部

央广国内 2025-08-16 15:49:38

  新华社兰州8月16日电 题:危急关头,党员要顶得上――记抗洪抢险中的甘肃省榆中县马坡乡上庄村党支部

  新华社记者郎兵兵

  傍晚时分,海拔2000多米的上庄村临时安置点上,受灾群众排队领取热气腾腾的饭菜。一旁的村委会里灯火通明,村党支部书记陈万凯正在和村干部们商讨灾后重建方案。几天前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正是这支队伍守护了全村人的安全。

  8月7日晚至8日,一场罕见的暴雨诱发山洪,突袭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洪水裹挟着泥沙、巨石,从高海拔山区倾泻而下,导致城关镇、马坡乡、小康营乡、夏官营镇等多个乡镇受灾。位于马坡乡的上庄村是受灾严重的区域之一。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危急关头,党员要顶得上――记抗洪抢险中的甘肃省榆中县马坡乡上庄村党支部

  这是8月10日在榆中县马坡乡上庄村拍摄的山洪灾害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7日晚上7点30分左右,雨势增大。陈万凯迅速在村务工作群转发县气象台发布的暴雨预警。村委会副主任马海印通知村里的党员干部:“一定提醒村民不要睡着,随时做好转移准备。”

  晚上8点多,雨骤然变大。“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雨,就像拿脸盆泼水一样。”陈万凯说。这时,听说村里变压器着火了,他立即从村委会开车去查看。半路上,猛涨的河水已淹没道路,车辆无法通行。他心头一紧,意识到事态危急,立马掉头往村委会开。

  “现在立即转移!”晚上8点41分,返程途中,陈万凯在工作群里果断下达转移指令,要求所有党员干部立即组织村民转移。

  回到村委会,他立刻带着马海印、孙世来等村干部,冲向地势低洼的一社,挨家挨户敲门转移村民。村文书孙永杰则留守村委会负责联络。

  转移了60余户村民后,乡政府通知,县上派来的救援队马上就到。陈万凯赶回村委会对接,这时接到孙世来急报:“大部分村民已转移,只剩下河边两户人家进水,救援困难!”

  “走走走,抓紧跟我去救人!”救援队前脚刚到,后脚就被陈万凯拉着火速赶往现场。到达后,他们迅速救出一户受困群众。

  赶到另一户时,洪水已涌入庭院。陈万凯和两名救援队员立即冲进去营救被困老人。撤离时,洪水堵住了大门,情急之下,陈万凯用木棒推倒土坯后墙,大家才得以脱险。

  往高地转移过程中,陈万凯负责殿后。突然,一股急流从沟道冲出,将他卷入洪水。千钧一发之际,一名救援队员扔下绳子,他一把拽住,顺势抱住身旁的白杨树,才逃过一劫。

  “抓紧清点人员,确保联系到每一个人!”脱险后的陈万凯顾不上后怕,即刻安排全村人员摸排工作。

  不一会儿,分散在全村各个角落的党员干部在群里答复:

  “十社好着呢!”

  “七社安全!”

  “四社安全!”

  “一社的人都在村里广场上,全部安全!”

  …………

  看着一条条报平安的信息,陈万凯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他立刻向乡党委汇报:“上庄村人员全部找到,一个都不少!”

  当天夜里,上庄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将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河道边的135户564人安全转移。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危急关头,党员要顶得上――记抗洪抢险中的甘肃省榆中县马坡乡上庄村党支部

  8月11日,在榆中县马坡乡上庄村临时安置点,受灾群众排队领取爱心牛肉面。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8日上午,邻村马莲滩村受灾严重,两名伤员急需救治。接到护送伤员的任务后,陈万凯协调车辆尝试突围,但通往外界的道路均中断,最终只能组织人员抬担架转移伤员。他们徒步涉险2个多小时,才将伤员转交给前来增援的救援人员。

  来不及缓口气,新任务又来了:妥善安置部分马莲滩村受灾群众。

  回到村里的陈万凯又动员村里的点心铺通宵烤制干粮,其他党员干部则跑遍村里小卖部购买方便面等物资。在断水、断电的情况下,他们为邻里乡亲撑起了一个临时的“避风港”。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危急关头,党员要顶得上――记抗洪抢险中的甘肃省榆中县马坡乡上庄村党支部

  8月10日,在榆中县马坡乡上庄村临时安置点,一个小女孩将一朵小红花贴在陈万凯胸前。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在临时安置点,党员干部穿梭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的电话铃声几乎每分钟都会响起。

  “协调帐篷?马上去!”“借发电机?这就办!”……奔忙间隙,一个小姑娘悄悄将一朵小红花贴在陈万凯胸前。更多的人对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赞不绝口。

  “要不是村干部,我们老两口早就被洪水卷跑了。”那晚被救的老人动情地说。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上庄村党支部用责任和担当筑起了守护群众的生命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