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正式对外公布,推动建设一个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
目前,我国已建立重点排放单位履行强制减排责任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激励社会自主减排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按照新出台的《意见》,我国将坚持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碳市场。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可再生中心副主任 陶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有计划分步骤扩大实施范围、扩展参与主体,营造更加公平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努力实现碳排放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内生动力,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美丽中国提供重要支撑。
按照《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成诚信透明、方法统一、参与广泛、与国际接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形成减排效果明显、规则体系健全、价格水平合理的碳定价机制。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将有序扩大
按照这次出台的《意见》,我国将根据行业发展状况、降碳减污贡献、数据质量基础、碳排放特征等,有序扩大覆盖行业范围和温室气体种类。
《意见》提出完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行业特点、低碳转型成本等,明确市场中长期碳排放配额控制目标。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可再生中心副主任 陶冶:根据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及碳排放双控要求,处理好与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民生保障的关系,科学设定配额总量,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
根据《意见》,到2027年,对碳排放总量相对稳定的行业优先实施配额总量控制。稳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建立配额储备和市场调节机制,平衡市场供需,增强市场稳定性和流动性。合理确定用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碳排放配额清缴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