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央广国内 / 正文

专访|张忠德:警惕“餐桌遗传”,饮食调整可主动阻断

央广国内 2025-09-07 21:23:25

  “临床发现有许多疾病或不良健康状态,在家族中形成‘代代相传’的共性,但相关检查未发现明确的基因遗传因素。从中医角度看,这种‘餐桌上的遗传’现象应引起注意。”全国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教授(人称德叔)近日提出,家庭成员长期共享的饮食习惯,会塑造相似的体质特征,形成特殊的“疾病易感土壤”,从而带来一种非基因传递的“餐桌上的遗传”。不过,与基因遗传的不可逆性不同,人们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烹饪方式主动阻断“餐桌遗传”。

  现代人最常见的“餐桌遗传”健康风险是什么?如何打破这种“餐桌遗传”,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如何健康地吃“一锅饭”?羊城晚报记者就此独家专访了德叔及其团队成员。

  “餐桌”能“遗传”什么?

  从“一锅饭”到“一家病”,其中的健康陷阱在哪里?“不仅有微观角度的细菌感染,更重要的是从中医整体观出发,关注诱发疾病的‘土壤’――体质偏颇问题。”德叔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我们希望让餐桌成为‘治未病’的第一道防线。”

  德叔团队从中医角度提出的“餐桌遗传”,与以往的观点相比有何不同?

  张忠德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唐丽娟主治医师介绍,以往的“餐桌共病”更多关注的是通过共餐行为传播致病微生物,或与基因遗传等因素相关。因此干预时,侧重于识别并处理具体的致病病原和明确的风险因素,强调微观层面的病因控制。而德叔团队提出的“餐桌遗传”,是关注家庭成员长期共享的饮食与生活习惯,逐渐形成相似的偏颇体质,从而表现出某些疾病的家族聚集倾向。也就是说,“遗传”的并非疾病本身,而是共同的生活习惯。因此,干预的重点在于改善滋生疾病的“土壤”,通过调整家庭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纠正体质偏颇,从根本上着手修正“餐桌遗传”。

  “餐桌遗传”有哪些?

  常见的“餐桌遗传”有哪些?德叔提醒:“要留意一种容易被忽略的‘阳气杀手’。”

  为何广东人总是把“湿气”挂在嘴边?现代人的痰湿体质比较多?德叔表示,现代人最常见的“餐桌遗传”健康风险,很大程度上与寒凉饮食的习惯相关。大量饮用冰镇饮料、酷暑天过量食用寒性瓜果、盲目喝凉茶、感冒发烧时为了快速强行退热而滥用寒凉药物……许多家庭在不知不觉中违背养生之道,殊不知这些寒凉饮食习惯如同“冰刃”直伤脾胃阳气,为健康埋下隐患。

  从中医角度看,“脾胃是后天之本”,主导饮食物的运化,将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滋养全身。若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失调,水湿代谢便会紊乱,如同梅雨季的“返潮”般滞留在体内。湿邪上犯于肺,耗损肺气,导致肺卫不固,外邪易侵,从而引发过敏性鼻炎、咳嗽变异性哮喘、哮喘等;外泛肌肤,引起寒湿郁积则易诱发荨麻疹、湿疹,造成过敏性疾病的家族性聚集倾向;内伤脾胃,则易引起胃脘冷痛、肠鸣泄泻、食欲减退等,出现家族性脾胃虚寒系列症状。

  现代人生活节奏紧张,不少人喜欢肥甘厚味,这也是容易形成痰湿体质的“甜蜜陷阱”。煎炸食品、动物内脏、甜品等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都会持续冲击人体。张忠德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副主任医师金连顺介绍,肥甘厚味具有“黏滞之性”,而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再扰动已休息的脾胃,均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脾胃壅滞,水湿代谢紊乱,形成痰湿体质。痰湿内蕴则会成为“三高”、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温床。而不少人为了减肥瘦身,或控制血糖、血脂、尿酸水平等,又过度食用寒凉水果沙拉、青菜瓜果替代正餐,反而加重脾阳不足,形成“脾虚→湿浊滞留→代谢更差”的恶性循环。

专访|张忠德:警惕“餐桌遗传”,饮食调整可主动阻断

  此外,餐桌上若频繁出现训斥孩子、夫妻争执等负面情绪宣泄,会直接导致肝气郁结,肝郁侵犯脾胃,亦会生成痰湿。当气滞与痰湿胶结,会形成特殊的“情绪-体质”恶性循环。这类家庭成员的焦虑、抑郁、失眠等情绪疾病发生率显著增高,且呈现代际传递特征。

  一家人如何吃在一起?

  如何在同一张家庭餐桌,关照不同人的健康需求?男女老少、不同体质的人,如何健康地吃在一起?德叔表示,中医讲究“辨证施养”,但并不见得要执着于“一人一膳”,而是掌握“基础餐食共享,个人按需微调”的原则,顺应不同季节和体质,追求平衡搭配。

  唐丽娟介绍,可根据不同体质,在家庭饮食方案上进行微调,例如从巧用蘸料、善用香料、分步调味入手。

  巧用蘸料是最灵活的微调方法。例如吃白切鸡或清蒸鱼时,为阳虚、气虚的家人准备姜蒜油碟,以温中散寒;为阴虚、湿热的家人准备柠檬汁或薄荷酱,以生津清热。

  很多香料本身也是药食同源。生姜、葱、蒜性温,能散寒温中,对于阳虚体质为主的人群,炒菜时可多放,而阴虚、湿热体质则少量即可。肉桂、八角、茴香性热,能温阳散寒。炖肉时放一点适合阳虚体质者食用,而阴虚火旺者不宜多吃。

  分步或后放调味也是小窍门。炖汤时,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的家人在出锅后撒入少许胡椒粉以温中散寒。炒菜或凉拌时,湿热质、阴虚质的家人可以淋一点柠檬汁以生津清热;而痰湿质、气虚质的则可加点芥末、蒜泥或紫苏酱,醒脾化湿。

  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特点也需关注。小朋友为纯阳之体,大多脾胃偏弱,避免过多温热补品和生冷食物。进食过多时,可以额外使用山楂麦芽等煮水,帮助健脾消食;老年人多气虚、阳虚,且消化能力相对较弱,可多吃易消化的食物;不少女性容易肝气不舒,经前可用玫瑰花、合欢花等泡水疏肝解郁,月经后易处于血虚状态,可适当多吃一点红枣、枸杞、龙眼肉等补血养血。

相关推荐
滚动更新|“红月亮”现身!记录月亮“变脸”全过程 新闻  央广国内 ⋅  4阅读 ⋅  3小时前
小卫星星座已具规模 “云遥一号”系列卫星预计明年底前发射90颗 新闻  央广国内 ⋅  4阅读 ⋅  3小时前
香港特区选委会界别分组补选顺利举行 新闻  央广国内 ⋅  4阅读 ⋅  3小时前
专访丨媒体智库应共同讲好全球南方发展壮大的故事――访埃及内阁信息与决策支持中心官员哈迪贾 新闻  央广国内 ⋅  6阅读 ⋅  6小时前
全球媒体聚焦|“中国已成巴西咖啡出口商的‘希望之光’” 新闻  央广国内 ⋅  6阅读 ⋅  6小时前
海外人士谈抗战|专访:“美中当年并肩作战的历史仍在激励我们前行”――访杜立特行动美军飞行员后代威廉・罗斯・坎滕伯格 新闻  央广国内 ⋅  5阅读 ⋅  6小时前
中国援助阿富汗首批抗震救灾物资交接仪式在喀布尔举行 新闻  央广国内 ⋅  5阅读 ⋅  6小时前
通讯丨花椰菜种子见证中巴农业合作 新闻  央广国内 ⋅  7阅读 ⋅  6小时前
全球t望丨加蓬媒体: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意义重大 新闻  央广国内 ⋅  7阅读 ⋅  6小时前
海外人士谈抗战丨专访: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访亚美尼亚-中国友好协会主席阿瓦基扬 新闻  央广国内 ⋅  6阅读 ⋅  6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