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十四五”期间一批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
政府立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加精准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司法部部长贺荣介绍,“十四五”时期,政府立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加精准,五年来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53件、制定修改行政法规150件次,民营经济促进法、粮食安全保障法、能源法、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一批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同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对全部现行600多部行政法规开展了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中清理。
在介绍五年来协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工作成效时,贺荣表示,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司法部围绕落实法治领域重大部署、重要规划和重要改革持续发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相关任务和措施得到有力推进。各地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统筹协调、督促落实相关部署,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更加有力,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相应审查职责,促进政府依法决策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水平不断提升。以基层司法所为例,全国3.9万个司法所协助地方政府审核规范性文件、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170多万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职能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的法治保障。”贺荣说,司法部突出重点,和有关部门推进制定修改食品安全法、学前教育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针对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切实履行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职责,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规范罚款设定实施和涉企行政检查。目前正扎实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
贺荣介绍,司法部还聚焦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调解、仲裁等领域改革发展,建设全覆盖的法律服务网络,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加力提升服务质效,五年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7亿多次。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法律服务支持帮扶力度,建立健全律师行业东中西部对口帮扶机制,积极回应进城务工人员、残疾人、老年人、青少年、军人军属等群体的法律服务需求。目前,我国有律师83万、仲裁员6.7万、公证员1.5万、司法鉴定人4万、法律援助工作人员1.2万,每年办理各类业务4000多万件,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司法部副部长李明征表示,为推进政府立法工作提质增效,司法部紧扣高质量发展需求,科学拟订国务院年度立法计划并抓好督促落实,聚焦立法薄弱点、空白点,加强数字经济、无人驾驶、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技术新业态法规制度供给。特别是2023年以来,司法部加强组织协调,加大立法审查力度,对于实践急需的立法项目,提前介入或者直接牵头组织起草,组建专班高效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修订工作,在保证质量前提下,不断提高政府立法工作效率。在立法起草、审查过程中,坚持民主立法、“开门”立法,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对立法涉及的重大事项,深入调研论证,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各方面形成共识,确保法律法规制度符合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十四五’期间,司法部立足职责,推动行政复议改革完善、提质增效,更好地发挥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司法部副部长胡卫列说,司法部全面落实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方案,将分散在地方各部门的行政复议职责集中到各级政府统一履行,由司法行政机关具体办理,地方复议机关由3万多个精简到3000多个。各地普遍建立行政复议委员会,落实初次从事行政复议人员应当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的法定要求,强化各类业务培训,提升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和复议案件的办理质效。此外,司法部还推动健全完善行政复议制度机制,制定加强行政复议调解的指导意见,将调解贯穿行政复议全过程,2024年以来通过调解和解方式结案16.8万件,占比达23%,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