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进入100天倒计时。
自7月2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具体封关时间后,国内外市场主体反响热烈,看好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的机遇和海南自由港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海南也积极主动走出去宣传推介。
9月9日上午,海南自由贸易港推介会暨政策解读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广泛宣介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和投资机遇,香港特区政府官员、中央驻港机构负责人、香港社会各界人士等约400人参会。现场签约项目12个,涵盖文旅、科技、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
走出去的同时,海南也把客商请进来。
上个月月底,“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政策项目推介会”在海口举行,100家民营企业参会,现场签约42个项目,内容涵盖清洁能源、现代农业、数字经济、高端商业、金融等领域。
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永好:这次封关运作和一系列税收政策与发展格局,将会催生更多企业来海南投资。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 张传卫:我们想在未来五年,通过产业集群和全球业务布局以及自贸港独特的全球开放优势,推进海洋能源、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和深远海能源科技的开发,为海上新海南贡献力量。
而已经在海南落地的企业抓紧适用新发布的封关政策。海南首家专用汽车改装企业目前已完成海南自贸港核心政策――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的相关申报,抢占汽车改装市场。
海口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处长 何斌:针对企业关于封关政策和通关实务上的解读需求,目前我们积极送政策上门,帮助企业提前熟悉封关之后的优惠政策和海关的监管要求。
政策红利持续落地 提供封关示范样本
为了让不同的市场主体充分享受自贸港的红利,公平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近两个月来,相关部门积极推动更多成果落地,为封关运作探路,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本。
前不久,来自德国法兰克福的国际航班降落三亚机场,标志着“法兰克福―曼谷―三亚”国际航线开通,这也是海南首条直通欧洲的第五航权定期客运航线。
9月初,“领航星”号邮轮停靠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码头,这是凤凰邮轮港口岸项目验收后迎来的首个国际邮轮航线。
口岸通过更新一批智能查验设备,利用人脸识别、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为“无感通关”提供硬件和信息化支撑,为封关运作后的口岸监管积累经验。
三亚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边检处处长 成皓:我们通过简化查验流程,保障旅客通关更加顺畅便利,同时充分依托“全省邮轮管控系统”指挥调度、信息核验等功能,保障邮轮勤务和口岸限定区域管理等工作顺利开展。
一条条新航线不断开通,一个个自贸港“首例”成果也不断落地。
近日,海南国际船舶登记管理局完成首单光船租赁登记与临时国籍登记手续,全国首艘享受“零关税”光租进口政策的船舶正式入列“中国洋浦港”,全额免征船舶租金对应的进口关税与进口环节增值税,直接为企业节约运营成本超1000万元,为引进境外高端航运运力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本。
海南国际船舶登记管理局副局长 张丹竹:第一时间指派服务专员对接,提前开展跨前服务,量身定制转籍方案,同步落实容缺后补、极简审批等便利化举措,1个工作日就办结了所有登记手续,较传统流程节省90%的时间。
此外,海口综保区已吸引4家汽车、电子产品等领域企业布局保税维修业务,将推动“境内维修-海南检测-全球交付”的新型商业模式,为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提供范例。
积极完善配套政策 确保封关运作平稳有序
在宣布封关运作后,国家相关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封关政策,海南也及时推出配套政策,确保封关运作平稳有序。
7月23日,海关总署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海南自由贸易港监管办法》,明确海关在海南对外开放口岸、“二线口岸”海关监管通道以及海南自贸港内,依法实施海关监管。
不久后,海南推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口岸管理服务条例》,明确了海南对外开放口岸和“二线口岸”的建设管理要求,为“二线口岸”建设、管理、运行及服务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同时,海南还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二线口岸”通关信用管理若干规定》,设置通关信用分类标准和反走私、海事两大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对经营主体和个人进行差异化管理。
海口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处长 何斌:守信企业是无感通关,对部分重点关注的企业,海关将实行精准布控与查验,通过分级分类管理,做到既有效监管,又高效便捷。
此外,海南各金融部门已顺利完成封关运作的准备工作,积极推进跨境资金流动的自由便利。其中,6家金融机构落地了“跨境支付通”业务,实现琼港“资金秒到账”。
全岛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将实施更加优惠的货物“零关税”政策、更加宽松的贸易管理措施、更加便利的通行措施以及更加高效精准的监管模式。
海南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常务副主任 关继荣:我们将做好封关试运行,通过试运行检验软硬件的适配情况,查缺补漏,优化通关流程,做好风险防控工作,确保海南自贸港建设行稳致远。
“一线”放开 “二线”管住 岛内自由
海南自贸港将于12月18日实施全岛封关运作。封关不是封岛,而是进一步扩大开放。封关是指,将海南全岛建成一个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实施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
那么,什么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呢?
“一线”放开,就是将海南自贸港与我国关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作为“一线”,实施一系列自由便利进出举措。
海口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处长 何斌:国家出台了自贸港进口征税商品目录,对享惠主体进口征税目录外的商品,海关予以免征进口关税。同时,对不涉及检验检疫、不涉及进出口许可证件管理的商品,海关按照规定实施径予放行,支持企业快速通关。
“二线”管住,就是将海南自贸港与内地之间作为“二线”,针对“一线”放开的内容实施精准管理。
海口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处长 何斌:“一线”放开什么“二线”就要管住什么。在“二线”,海关主要对零关税货物、加工增值货物、放宽贸易管理货物实施监管。上述三类货物通过“二线”口岸海关监管通道进入内地,绝大多数海南自产的产品和国内的商品,还是按照原国内流通来管理。封关之后,人员来往海南不需要办理额外证件和许可,按照现有模式通行。
岛内自由,就是在海南自贸港内,各类要素可以相对自由流通。
海口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处长 何斌:岛内自由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对零关税货物在岛内存储,除了安全生产等原因之外,不再有存储期限的要求;另一方面,零关税享惠主体之间可以免关税进行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