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靶向监督解民忧 办好实事暖民心

新浪国内新闻 2025-09-10 11:34:53

“把群众的‘小事’当‘大事’办,让每一位办事群众都能带着希望来、揣着满意走。”近日,在嘉峪关市提升群众诉求办理质效工作推进会上,政务服务中心、医院、社区等单位的8名一线干部,分享解决群众“小事难办”问题的感受。

今年以来,嘉峪关市纪委监委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与市委、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同向发力,以监督压实责任,推动办好民生实事。截至目前,已监督推动办结民生实事527件,惠及群众6.8 万人,健全制度41项,交出暖心民生答卷。

解“衣食住行”揪心事 以小诉求促大治理

群众反映的太阳能漏水、道路安全隐患等“小事”,看似琐碎,却是影响生活的“急难愁盼”。这些诉求未及时解决,暴露出机制堵点、流程盲点与干部宗旨意识缺失、担当意识缺乏等问题。

市纪委监委深化“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群众评价”机制,聚焦住建、市场监管、房产等领域,制发工作提示19份,将问题分类为政策落实、服务效率、作风态度3类清单,实行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

此前,新华北路因缺非机动车道导致人车混行,市纪委监委督促政府办、公安、住建等部门现场会商,不到两个月便完成改造,让“揪心路”变“安心路”。

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监督推动市自然资源局化解 2 个小区不动产“登记难”926套;房产服务中心更新老旧电梯51部;相关企业完成23个小区2.75万户“煤改气”气源置换,免费更换问题水电燃气表78块,轮换到期表1.49万块。

破“养老就医”烦心事 以小切口惠大民生

“排忧解难办实事、兜底服务暖人心”—— 这面锦旗,是王禄平老人对政务服务的感谢。此前,老人因档案丢失面临 “老无所养”,市政务服务中心“兜底窗口”历时3个月协调,帮老人拿到“养老凭证”。这是市纪委监委监督推动民生服务的缩影。

养老服务涉及千家万户,关乎民意、连着民心。市纪委监委充分运用“室组”联动、片区协作机制开展监督检查,督促指导各责任部门逐项对照指标,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查、对着问题改。截至目前,共排查整改问题36个,追缴违规发放高龄津贴8510元,追回违规领取养老保险53.27万元。

在医疗卫生领域,等待时间长、重复检查多是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对此,市纪委监委成立监督检查组,对全市医疗机构、医保基金开展专项监督检查4轮次,通过靶向施治,查处医保骗保违法案件1件,退回违规金额118.73万元。与此同时,不断加强与卫健部门沟通对接,督促制定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实施方案,推进互认项目300项,累计节约患者费用300余万元。

“我是外地来的,身上没带钱啊,医保也不在这儿……”前不久,一名外地旅客突发腹痛就医,市中医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帮其办理异地就医手续、陪同检查、送站等服务,一系列暖心的服务将嘉峪关的温情融入了老人的心里……

办“安居乐业”顺心事 以小确幸聚大幸福

“暖气坏了,维修师傅半小时上门,看着温度计上升,心里真暖。”“归国探亲办证件,感受到家乡的温暖。”……一段时间以来,群众的点赞与感谢信,见证着“问题清单” 向“幸福清单”的转变。

既要“当下改”,也要“长久立”。市纪委监委督促大数据中心拓展12345热线、网民留言、社区网格等诉求渠道;推动政务服务中心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杜绝“踢皮球”;督促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跨部门“联动工单”机制,形成诉求收集、处置闭环。

截至目前,全市受理群众诉求3.67万件,12345热线按时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居全省前列,市长信箱网民留言办理连续三年获人民网 “民心汇聚奖”。

“我们将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监督推动职能部门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让群众切实得到实惠。” 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供稿 李燕蓉  编辑 张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