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9日,以色列对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的哈马斯高层成员进行“精准打击”,遭卡塔尔等国强烈谴责。尽管以方放风称,袭击获得美国总统特朗普“批准”,但美方却连连否认,试图撇清关系。
以色列袭击卡塔尔境内的哈马斯成员,将如何影响加沙和地区局势?中东的红线是否再次被践踏?美国在此次袭击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和谈基本无望?
当地时间9日下午,伴随巨大的爆炸声,多哈居民区内一幢红色联排别墅建筑被炸,部分损毁。
以方随后认领此次事件,称对哈马斯的高层领导人进行了“精准打击”。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声称,此次打击能够为“立即结束加沙战争铺平道路”。
据以方匿名官员透露,行动“筹划数月”,出动10余架战机,投下至少10枚弹药。以方显然对此次行动志在必得,但哈马斯却称,暗杀图谋“未能得逞”。
哈马斯当天说,空袭共造成6人死亡,包括哈马斯高级官员、首席谈判代表哈利勒·哈亚的儿子等5名巴勒斯坦人,以及一名卡塔尔安全部门人员。
哈马斯还称,袭击发生时,代表团正在讨论一份由美国提出的最新加沙停火方案。袭击说明,以色列根本无意达成任何协议,美国也负有“共同责任”。
以色列为何此时发动袭击?袭击将对和谈造成怎样的影响?
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表示,内塔尼亚胡此时动手,主要目的是为了借此转移国内的不满和矛盾。近期,以色列国内多次爆发大规模反内塔尼亚胡游行。以色列政府的极右翼力量也频频施压并威胁退出执政联盟,要求加码军事行动。目前,执政联盟在议会中仅占61席,勉强保住多数席位。
此外,8日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成员在耶路撒冷制造枪击事件,造成6人死亡、12人受伤。这也给以色列借题发挥提供了机会。
“实际上,以色列对哈马斯的政治局领导人早就发出过威胁,称无论哈马斯藏在哪里,都会对其发动袭击。这也体现出以色列从未认真对待和谈,彻底剿灭哈马斯的目标也始终未变。”
孙德刚指出,以色列以往主要针对哈马斯的作战力量卡桑旅,近来却开始“定点清除”哈马斯政治局文官甚至谈判代表,“这也让哈马斯彻底放弃幻想。边打边谈的道路已被关闭,哈马斯只剩投降或继续斗争两条路,和谈基本无望。”
红线再次被践踏?
对于以色列的袭击,卡塔尔显得惊讶又愤怒。
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9日晚召开新闻发布会,谴责以色列的行为构成“国家恐怖主义”,公然违反国际法,称内塔尼亚胡为一己私利“破坏任何促成和平的努力”。
穆罕默德表示,卡塔尔正在动用各种手段回应这起袭击,包括组建一支法律团队对以方追责。他还呼吁地区国家一致应对以方行为。
穆罕默德称卡塔尔将继续参与调解,但“当前没有正在进行的会谈”。
自本轮巴以冲突以来,卡塔尔在加沙停火调解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多哈也成为相关方举行多轮会晤的地点。
这主要是因为卡塔尔与以色列和哈马斯都保持着联系,哈马斯在多哈长期设有办事处。卡塔尔还被视为美国在中东的亲密盟友,也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大的军事基地所在地。
以色列此次贸然袭击多哈,是否意味着中东的红线再次被践踏?卡塔尔又将如何回应?
孙德刚认为,以色列的袭击侵犯了斡旋方卡塔尔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卡塔尔的国家形象、投资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卡塔尔恐怕会对以色列极为不满。
接下来,卡塔尔可能会推动海湾合作委员会(海合会)六国对以色列采取更多强硬措施,不排除海合会将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此事。
此前,海合会国家仅在外交上谴责以色列,但未断绝经贸往来和实施制裁。但以色列此次袭击将进一步加剧海湾国家对其的负面认知,地区内反以力量和声浪或将增强,沙特等海湾国家与以色列建交的希望无疑变得更加渺茫。
“1993年《奥斯陆协议》签署后,中东国家普遍认同以谈判促和平。但内塔尼亚胡和特朗普却主张‘以实力求和平’,让地区重新陷入丛林法则。”孙德刚认为,以色列奉行的进攻性现实主义,可能会令更多地区国家将其视为首要威胁,甚至默许“反以统一战线”的形成。
美国扮演何角色?
以色列认领此次空袭后,美国的态度耐人寻味。尽管以方称袭击获得特朗普“批准”,但遭美方三连否认。
特朗普9日在社交媒体发文称,空袭决定是内塔尼亚胡做的决定,“不是我做的”;美国官员称,美军发现以色列战机向东飞行,让以方作出解释,才得知了这一行动;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则表示,以色列“单方面”在卡塔尔境内发动空袭,特朗普对这一袭击地点“感觉很糟糕“。
特朗普还称,美国事先通知了卡塔尔袭击即将发生,但已经“太晚了”。卡塔尔方面表示,美国直到袭击发生10分钟后才发出警告。
对于以色列此次袭击,美国事先果真不知情吗?
孙德刚认为,以色列打着“美以合作”的旗号发起行动,是试图将美国拉下水。美国称行动未与美国商量、无美国参与,则是从全球利益角度出发,想要撇清关系。
不过,孙德刚表示,以色列此次空袭很难说没有获得美国的默许。美国的行为让海湾国家看清其“亲以”的本质,也让国际社会看到,美国在关键时刻会为了以色列出卖其他盟友,“未来海湾国家将对美国和以色列持更多怀疑和防范态度”。
对此,有分析指出,此次袭击后,最大的“输家”是美国。科威特大学历史学助理教授巴德尔·赛义夫认为,美国尽管是以色列最重要的盟友和军事援助国,却似乎不愿或无力遏制以色列在整个地区的攻势,这正在损害美国作为海湾地区安全保障者的信誉。
加沙局势怎么走?
自2023年10月以来,加沙冲突延宕近两年,人道主义灾难不断加剧。但国际社会的反对声却未能对以军的行动形成制约。
内塔尼亚胡8日说,以军地面部队正在集结,即将攻入加沙地带北部的加沙城。他警告当地居民马上离开。以色列国防军9日向加沙城所有居民发出撤离通知。
舆论认为,以军占领加沙城的行动已箭在弦上。接下来加沙局势将向何处去?
孙德刚指出,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内塔尼亚胡正试图重新占领加沙,彻底剿灭哈马斯并消除威胁。目前,以色列已占领加沙地带约80%的土地,正准备对余下的加沙城发起进攻。以色列的长期目标是完全吞并加沙地带,将“巴勒斯坦的加沙”变成“以色列的加沙”。
然而,加沙城内仍有100多万巴勒斯坦居民,占加沙总人口约一半。以色列攻入加沙城,恐怕将导致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面对这一前景,法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比利时等多个西方国家相继表态,将在本月联合国大会期间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据悉,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将于9月22日、即联大高级别周期间恢复举行。
对此,孙德刚表示,随着多国推动对巴勒斯坦国的“承认潮”,以色列也在加快军事行动,“以色列试图通过吞并加沙,让巴勒斯坦建国失去基础,‘成为笑话’”。
孙德刚指出,虽然巴勒斯坦问题已重新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但西方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口头承诺,难以改变“巴弱以强”的不对称局面,也难以改变美国对以色列的无条件支持,以色列恐怕仍会有恃无恐。
接下来,若以色列吞并加沙城,会否令冲突进一步外溢?反对以色列的声量在中东和全球上升,会否引发重大突发事件?一系列因素仍值得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