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如愿,英雄回家。今天,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
黄维康,一位抗美援朝老战士,他今年91岁,15岁参军,17岁便奔赴朝鲜战场,成为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文艺兵。
前不久,黄维康将自己珍藏了几十年的老照片底片、徽章等珍贵物品,捐赠给了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这些照片记录了那段烽火岁月,也见证着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9月2日,在黄维康的家中,他给记者展示了珍藏多年的照片,黄维康把这些照片的底片都捐给了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他家里则保存着只有1寸的老照片。
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 黄维康:回国的时候,从平壤火车站一直到新义州,这段时间每到一站都是人山人海欢送。往车上拉彩条,下面群众喊口号、唱歌跳舞,我们在车上和他们握手。
这些照片记录了志愿军回国时的场景。
黄维康回忆,1952年8月,还不满18岁的他跟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挺进朝鲜,当时他在文工团舞蹈队里,给前线战士们演出,鼓舞士气。每次演出时,黄维康和战友们都要从敌军的飞机炮弹中穿过去。
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 黄维康:要经过很多封锁线,我们好几次就是那样,我们走着走着往过冲的时候,敌人飞机开枪打的机枪子弹,就在车的旁边扫过去,差不多天天都能遇到这种情况。
1953年4月,美军企图利用海上优势,在朝鲜东西两岸进行登陆。那一次,黄维康所在的部队遭到了突袭。
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 黄维康:那时我在19兵团的64军,一大清早,美国航空母舰大批的飞机就飞来轰炸。在那次轰炸里,我们团长牺牲了,我们舞蹈队的两个战友牺牲了。
那次轰炸后,黄维康紧急护送受伤的战友到后方医治,随后继续来到前线,完成部队交给他的任务。
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 黄维康:兵团交给我们的任务是到前线进行慰问演出。我们到部队里演出,给一个班、一个排,哪怕炊事员一个、两三个人,也给他们演出,鼓舞士气,鼓舞战士们的斗志。
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黄维康则根据工作安排继续留在朝鲜,直到1958年回国。期间,他用相机记录了近百张见证中朝两国人民友谊的宝贵瞬间。
这张照片就拍摄于1958年,在黄维康和战友们即将回国时,他在火车站与两名朝鲜小女孩合影留念,他还拍摄了战友与朝鲜人民共同联欢时的景象,这些弹片是黄维康在战场上捡回来的,至今保留完好。
这些年来,黄维康一直关注着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消息。今年6月,他将这些珍藏多年的相片底片、弹片、徽章等物品捐赠给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希望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段历史。
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 黄维康:抗美援朝我只是一个参与者、一个幸存者,这个功劳应该是归功于国家和人民,归功于壮烈牺牲的烈士。志愿军有坚强的钢铁意志,作为我们的后代,应该继承革命先烈坚强的革命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