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直新闻
据中国新闻网引述朝中社19日报道,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9月18日指导了无人航空技术联合体所属研究所和企业研发生产的无人武器装备性能试验。
报道称,金正恩具体了解了战略及战术无人侦察机、多用途无人机等各种无人武器装备的性能及战斗适用性。
报道还指出,“当天进行的试验清楚地证明了无人战略侦察机的军事战略价值及其创新性能、‘金星’系列战术无人攻击机的优秀战斗实效性”“金正恩对试验结果表示极大的满意”。
这是朝鲜媒体首次提及“金星”系列战术无人攻击机的名称。
“金星”有何寓意?
朝鲜的武器命名,以人名或特定名称居多。例如,近年来,朝鲜部分海军舰艇以朝鲜革命史上的名将命名,今年刚刚下水的“崔贤”级驱逐舰、2024年“金君玉英雄”号新型潜艇等都是以朝鲜民族英雄的名字命名的。
还有以特定名称命名的,例如朝鲜的“火星”导弹家族,射程从中近程到中远程直至洲际,如“火星-6”“星-11”“火星炮-11甲”等;而潜射导弹则常用“北极星”命名,如“北极星-1”“北极星-3”等;此外,还有“箭矢”系列战略巡航导弹,如“箭矢-1”“箭矢-2”。
外界也通常会将无法得知名称的朝鲜武器以年份、地点来起代号,例如1963年正式定型生产的“63式”半自动步枪;朝鲜建国70周年阅兵式上出现的M2018式122毫米自行加农炮和130毫米自行加农炮,“2018”被外界推测为定型年份相关信息;还有部分武器因被外界首次发现的地点而得名,如“谷山大炮”。
这一次,是“金星”名称的首次出现。在朝鲜,“金星”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朝鲜的很多国有企业都是以“金星”命名的,例如金星青年出版社、金星拖拉机厂等。
最重要的是,朝鲜以“金星”来形容国家最高荣誉,“金星奖章”就是朝鲜授予对国家有卓越贡献者的勋章。2011年12月19日,朝鲜追授已故领导人金正日“共和国英雄”称号,并颁发金星奖章及一级国旗勋章。彭德怀、杨根思、黄继光等中国志愿军官兵也获得过“金星奖章”。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彭德怀司令员荣获的朝鲜一级国旗勋章与金星奖章。
今年8月,金正恩向多人授予“金星奖章”。
此次朝鲜以“金星”命名系列战术无人机,足见对无人机武器的重视程度。有分析认为,以“金星”命名可能意在突出该系列战术无人机的先进性和战斗实效性,也能够与已出现的“新星”系列无人机区分。
朝鲜大方展示多款无人机,这次没打马赛克
本次朝中社的新闻照片中出现了三款无人机,其中一款也在以往的新闻中出现过,因外形与美国的RQ-4“全球鹰”无人机相似,外界普遍称其为朝鲜版“全球鹰”,外界认为这就是“新星-4”无人机。
2025年9月19日的朝中社新闻图片
美国“全球鹰”无人机照片
而另外两款自杀型无人机中,可能就包含“金星”系列。其中一款十字形无人机在今年3月27日朝中社的报道中也出现过,从画面看当时这款无人机还没有涂装,报道称“该无人战略侦察机具备能跟踪监视不同战略对象和敌军地面及海上活动的探测能力。试验还充分显示了能利用于多种战术攻击任务执行的自爆无人机的打击能力”。
2025年3月27日的朝中社新闻图片
2025年9月19日的朝中社新闻图片
另外一款无人机的照片不是很清晰,但有分析认为,这很可能是2024年8月出现在朝中社新闻图片中左边的那款。由于这款无人机形似鳐鱼,所以看上去与以色列制造的自杀式无人攻击机“哈洛普(HAROP)”外形有些相似。
2024年8月的朝中社新闻图片
2025年9月19日的朝中社新闻图片
AI+无人机,金正恩非常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金正恩在本次指导无人航空技术联合体工作时再次提到AI。他表示,“现实要求我们把这一领域的核心技术高新化和无人武器装备系统的人工智能及作战能力高度化当做我国武装力量现代化建设的最大任务。”金正恩还提出了迅速发展新采用的人工智能技术、扩大和加强无人机批量生产能力的对策。
早在2024年8月,金正恩就提到过“无人机开发要朝着积极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方向发展”。据韩国媒体分析,此次公开展示的无人机很可能已经搭载了人工智能系统。
近年来,朝鲜开始重视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金正恩曾表示,“在武力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无人装备和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是应最优先重视和发展的部门”。在今年6月朝鲜驱逐舰“崔贤号”下水时,金正恩就说过“通过开发复合型舰上武器综合管理系统,确定了战斗环境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及其领域的发展方向”。
在人才培养中,朝鲜也设置了专门的人工智能学科。朝鲜金策工业综合大学的目标就是建设研究型大学,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朝鲜金日成大学则加强了人工智能技术国际合作,向俄罗斯等国派遣留学生、实习生和研究生。
2024年6月,俄罗斯总统普京与金正恩在平壤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其中一条就包括“双方发展包括航天、生物、和平原子能、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在内的科技领域交流与合作,积极鼓励共同研究”。
作者丨刘莹
排版丨陈翩翩
编辑丨赖晨璐
审校丨宋菁菁
监制丨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