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黄仁勋向OpenAI交付了全球首台DGX H200。
为了更大算力,奥特曼和黄仁勋再度联手。
当地时间9月22日,OpenAI宣布与英伟达签署意向书并达成战略合作,OpenAI将能够使用英伟达系统(意味着数百万台GPU)构建和部署至少10GW(千兆瓦)的AI数据中心,用于训练和运行下一代模型。
据介绍,OpenAI将成为英伟达AI工厂增长计划的首选算力和网络战略合作伙伴,确保英伟达系统总是能够面向OpenAI模型和基础架构软件实现最先、最好的优化效果。
不仅如此,英伟达还计划逐步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
根据分阶段投资计划,当部署第一个GW算力时,英伟达将投资10%。英伟达对OpenAI的股权投资并不赋予其控制权,OpenAI的非营利性母公司将保留多数治理控制权。
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表示:“一切都始于算力,算力基础设施将成为未来经济的基础。”
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表示,从第一台DGX超级计算机到ChatGPT的突破,英伟达和OpenAI已经互相推动、共同发展了十年,此次投资和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关系标志着下一次飞跃,推动下一个智能时代。
据介绍,第一个GW算力目标将在2026年下半年使用英伟达Vera Rubin平台投入运营。英伟达和OpenAI将在未来几周确定此次战略合作新阶段的细节。
目前,每周约有7亿人在使用ChatGPT,奥特曼近期也多次表示,OpenAI需要更大规模的GPU来扩展业务,算力的短缺导致有更好的模型却没法提供。
据外媒报道,得益于ChatGPT的强劲增长,OpenAI大幅上调了到2029年的预期现金消耗至1150亿美元,较先前预期的500亿美元激增了800亿美元。为控制激增的成本,OpenAI寻求开发自有数据中心服务器芯片及设施来支持其技术。
7月,OpenAI深化与甲骨文公司的合作,基于“星际之门”计划新增功耗4.5GW的数据中心,结合德州阿比林市在建的首个“星际之门”基地,将使OpenAI开发中的AI数据中心总容量突破5GW,可支持超200万枚芯片运行。
此处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公布的一季度财报中,甲骨文预测其收入将在未来三年内翻一番。其剩余履约义务(RPO,已签订合同但尚未确认的收入)在三个月内增长了超过两倍,达到4550亿美元,同时还有数十亿美元的交易正在洽谈中。
9月,OpenAI被曝计划与美国半导体公司博通合作,于明年生产其首款人工智能芯片,并且OpenAI计划内部使用该芯片而非向客户销售。同时,据知情人士透露,OpenAI还计划在印度建设功耗超过1GW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并与潜在合作伙伴进行了初期洽谈,预计本月晚些时候访印的奥特曼或在行程中披露更多细节。
OpenAI还同时在AI硬件领域发力。
据外媒报道,“果链”公司立讯精密已获得至少一款OpenAI设备的组装合同。此外,OpenAI还与深度参与AirPods等苹果产品的歌尔股份接洽,希望为其未来产品供应扬声器模块等组件。
OpenAI曾在今年1月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了新的商标申请,涉及人形机器人、XR、智能手表、可穿戴设备等硬件设备。此前,OpenAI还宣布以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苹果前设计总监乔尼·艾维(Jony Ive)的AI硬件公司,并为公司建立一个专注于开发AI驱动设备的部门。
据知情人士透露,OpenAI计划的产品包括类似无显示屏智能音箱,以及眼镜、数字录音笔和可穿戴胸针等产品,首批设备或将在2026年末或2027年初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