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新民晚报
根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2025年诺贝尔奖将于10月6日起陆续揭晓。
其中,诺贝尔奖科学奖项的揭晓时间依次是——
生理学或医学奖将于北京时间10月6日(周一)17时30分公布;
物理学奖将于北京时间10月7日(周二)17时45分公布;
化学奖将于北京时间10月8日(周三)17时45分揭晓。
有人25岁就与物理学家父亲一起把诺奖带回家;有人年过半百还未拐入最终让他成为“人生赢家”的研究领域;有的成果一经发表就引发轰动,次年即引来诺奖青睐;有的研究苦等半个多世纪才等到诺奖奖牌……
作为全世界公认的自然科学领域最高荣誉奖,诺贝尔奖科学奖项几乎囊括了20世纪以来最具原创性的重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代表了现代科学研究的主要趋势。
回顾一下,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教授维克托·安博斯和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加里·鲁弗肯,获奖理由是表彰他们发现microRNA(微小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约翰·霍普菲尔德和图灵奖得主、AI教父杰弗里·辛顿,“以表彰他们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机器学习的奠基性发现和发明”。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一半授予大卫·贝克,另一半则共同授予德米斯·哈萨比斯和约翰·M·詹珀,以表彰他们在蛋白质设计和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作出的贡献。
研究显示,许多突破性研究在刚发表时可能并未引起广泛关注,或者其重要性并未被立即认识到。只有随着时间推移,当这些发现被其他研究者验证、扩展,并在实际应用中展现价值时,其真正的重要性才逐渐凸显。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诺贝尔奖的颁发时间与其所表彰的最早研究工作之间平均存在约20年的时差。这种“滞后效应”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三个领域都普遍存在。
另外,分析发现:能尽快转化为应用的技术突破或基础研究能更快地获奖。三个领域中获得诺贝尔奖认可时间最短的方向分别为核物理与粒子物理、有机化学、器官和系统研究。相反地,复杂的理论性研究(如混沌理论相关、量子化学和人类学)通常需要长时间的验证和发展,因此也是平均获奖时间间隔最长的学科。
值得一提的是,诺奖科学奖的颁发也体现了现代科学研究的多样性和交叉性趋势——例如,化学奖被戏称为理综奖,其中物理化学和有机生物化学占据了最多的获奖人数,且从事量子物理研究的物理学家得化学奖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而在物理学奖中,粒子物理和凝聚态物理是主要获奖领域,但近年来天文学和宇宙学研究的获奖数量也在攀升,显示了物理学研究从微观到宏观的广泛跨度。
这种跨学科趋势不仅反映了现代科学研究的综合性特征,也凸显了跨领域合作的重要性。这种交叉融合往往孕育着重大突破,但同时也增加了评估研究影响力的复杂性,一定程度也推迟了获得诺贝尔奖的时间。
此外,随着科学变得更加协作化,单独的“天才”发现变得越来越罕见,取而代之的是团队合作的成果,多人获奖已成常态。
10月6日起,新民晚报记者将第一时间为读者带来各科学奖的奖项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