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央广国内 / 正文

国际锐评丨全球气候治理 中国一诺千钧

央广国内 2025-09-27 00:23:22

“我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9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就完善全球气候治理提出三点倡议,并宣布了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一揽子目标,获得国际社会高度评价。英国广播公司认为中国关于减排的目标是“里程碑式的承诺”。还有分析认为,中方的承诺体现了对多边主义的坚守和对联合国的支持。

国际锐评丨全球气候治理 中国一诺千钧

了解当前全球气候治理现状,会更感受到“中国承诺”的分量之重。一方面,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过去十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仍在攀升,去年全球年均气温变化首次突破1.5摄氏度。另一方面,某些大国拒绝履行国际责任,广大发展中国家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全球气变合作面临挑战。

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也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根据这一协定,各方需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每5年提交国家自主贡献。今年正是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节点。在本周开启的第80届联合国大会期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专门召集这场气候变化峰会,就是为了凝聚国际共识、携手应对日益紧迫的气变挑战。

在这方面,中方的决心和行动一以贯之、有目共睹。2020年9月,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郑重宣布了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5年后的9月,习主席又就完善全球气候治理提出倡议,呼吁各方“坚定信心”“担当尽责”“深化合作”。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助理教授王艳华对《国际锐评》分析说,习主席针对当前形势发出三点倡议,有助于各方保持定力、明确责任、汇聚合力,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变挑战指明了方向,为完善全球气候治理注入了“强心剂”。

在峰会上,习主席宣布了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一揽子目标。其中,外界最关注的就是中国首次提出绝对量减排目标,并且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王瑞彬对《国际锐评》分析说,“全经济范围”意味着气候政策行动涵盖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建设“气候适应型社会”表明中国积极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扎实推进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设定了绝对排放量削减目标,说明是在持之以恒地推动减排。这样的治理力度为世界作出了表率,也将极大鼓舞国际社会应对气变挑战的信心。

国际锐评丨全球气候治理 中国一诺千钧

绿色低碳转型是时代潮流。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方式的彻底变革。自5年前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世界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执行委员会轮值委员塔尼亚・斯蒂尔认为,中国作为制造和消费大国,能够快速推进低碳转型,为其他国家注入了信心和动力。

与此同时,中国积极支持国际社会实现绿色转型。据统计,2016年以来,中国提供并动员项目资金超过1770亿元人民币,有力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目前,中方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绿色能源合作项目。从帮助非洲国家建设风电和光伏发电设施,到向世界供应物美价优的新能源汽车,中国正不断为世界提供“绿色产能”。

应对气候变化不是一家的事,而是需要各国共同行动;加强全球气候治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基石。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全球绿色转型应当坚持公平公正,充分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通过转型缩小而不是扩大南北差距”“发达国家应当落实率先减排义务,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金和技术支持”。只有各方汇聚合力,才能实现《巴黎协定》的主要目标。

作为世界上履行减排承诺意志最坚决、行动最有力、落实最有效的国家,中国会尽最大努力落实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会放缓,促进国际合作的努力不会减弱,将继续与各方一道履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推动共建清洁、美丽、可持续的世界。

(国际锐评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