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派遣2000名工人赴欧洲建厂,西班牙官员:中国是电池领域领先者

新浪国际新闻 2025-09-28 13:30:05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9月27日,英国《金融时报》发布一篇专题报道称,中国企业已派遣了数千名工人前往欧洲建设尖端汽车电池工厂,欧洲大陆急需这些工厂来重振其汽车工业。报道认为,这种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与中国派遣工人前往非洲建设基础设施的做法如出一辙,既凸显了欧洲在电动汽车电池领域技能和专业知识方面的巨大差距,也暴露了欧洲对中国技术的依赖。

文章举例称,最明显的例子是来自中国的宁德时代(CATL),这家全球最先进的电池制造商之一计划派出2000名工人,在西班牙与斯泰兰蒂斯集团(Stellantis)合资建设并装备一座价值40亿欧元的电池工厂。此外,包括远景动力和国轩高科等中企,也正在同欧洲方面展开合作。

宁德时代方面表示,该公司承诺在西班牙工厂建成后,将招聘并培训当地工人来运营,就像在2022年投产的德国电池工厂那样。此外,宁德时代还在匈牙利建造一座规模更大的70亿欧元工厂。

报道提到,随着欧洲“电池一哥”北伏(Northvolt)的破产,以及今年4月底伊比利亚半岛大停电暴露出欧洲电网韧性和能源政策存在严重弊端,西班牙等欧洲国家政府已意识到从中国企业那里寻求储能技术的重要性。

不过,《金融时报》的这篇报道,仍“不怀好意地”挑拨,炒作渲染“中企严密保护知识产权”、“不愿与当地工人和企业分享工业机密”等话题。宁德时代欧洲区总经理沈琦则告诉《金融时报》,该公司已经准备与欧洲规模较小、技术较落后的电池制造商共同合作,帮助他们扩展业务。

阿拉贡自治区副主席玛尔·瓦克耶罗(Mar Vaquero)也表示,宁德时代在当地生产电池,将消除人们对斯泰兰蒂斯集团工厂可行性的疑虑,这家工厂是以内燃机为核心的产业支柱,雇用了该地区3.5万人。“这不仅保障了阿拉贡地区汽车行业的未来,也为阿拉贡地区汽车行业奠定了基础。”她说道。

据报道,宁德时代位于西班牙东北部阿拉贡自治区首府萨拉戈萨附近的电池厂项目,正在巩固西班牙作为中国在西欧最亲密伙伴国家之一的地位。

宁德时代告诉当地官员,为建设该工厂,该公司将分批派遣总计2000名自有员工参与工厂建设,这一数字在中国对欧洲经济体实施的工业项目中前所未有。

新工厂将建在斯泰兰蒂斯集团旗下一块土地上,毗邻该集团旗下一家欧美汽车工厂。这家工厂由通用汽车于20世纪80年代建造,生产欧宝、标致和蓝旗亚等品牌汽车,如今已老化。

除了宁德时代,另一家中国能源巨头远景集团(Envision)旗下的电池制造商远景动力(EnvisionAESC)也正在西班牙西部规划建造一座电池工厂。德国大众汽车则与中国的国轩高科合作,在德国和西班牙瓦伦西亚建设工厂。

今年1月,美国国防部将宁德时代等企业列入所谓“中国军工企业名单”,当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就曾强调,中方一贯坚决反对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划设各类名目的歧视性清单,无理打压中国企业,遏制中国高质量发展。“我们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立即解除对中国企业的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自身正当发展权利。”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甚至警告西班牙,宣称该国考虑与中国建立更紧密关系“无异于自割咽喉”。对此,西班牙农业、渔业和食品大臣路易斯·普拉纳斯则回应:“我们与中国有着良好的贸易关系,我们不仅希望维持这种关系,而且希望扩大这种关系”。

《金融时报》称,斯泰兰蒂斯集团将获得欧盟“下一代基金”的2.98亿欧元资金,用于其与宁德时代开展的合作项目,该项目也得到了西班牙两大主要政党的支持。

报道称,西班牙的左翼总理桑切斯积极寻求与中国开展贸易和投资合作,并在过去两年半内三次访华。而在其他大多数问题上与桑切斯持相反态度的中右翼保守主义政党人民党,也支持建设电池厂。

阿拉贡自治区人民党籍副主席瓦克耶罗表示:“西班牙和中国的关系对这些项目非常重要,我们必须把中国视为一个具有高度创新和技术水平、并将在其他国家站稳脚跟的国家,这是合理的。”

一名西班牙政府官员则表示:“在电动汽车电池方面,中国是领先国家。我们希望他们投资,并与他们一起建立生态系统。”

“我们曾确立了领导地位,”阿拉贡汽车工业协会(CAAR)主席贝尼托·特谢尔(Benito Tesier)说,“但游戏规则已经改变,现在我们必须重塑自我。”

《金融时报》指出,在由中国企业主导的电动汽车电池市场上,瑞典电池巨头北伏曾被视作“全欧洲的希望”。但随着这家巨头今年3月12日正式在瑞典申请破产,欧洲最有希望制衡中国电动车电池制造商的努力就此告终。

而今年4月底,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及周边地区发生近20年来最严重的大规模停电事件,西班牙、葡萄牙全境及法国南部部分地区陷入黑暗,安道尔、比利时等国亦受波及,约有6000万人的生活受到直接影响。此次大停电,也引发了对欧洲电网韧性和能源政策的反思。

香港《南华早报》当时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这场大规模停电很可能成为欧洲能源政策的一个 “转折点”。他们指出,各国政府开始意识到,鉴于可再生能源在电力供应组合中日益重要的角色,升级电网的“迫切需求”迫在眉睫。

这些分析人士进一步指出,此次欧洲大停电或将成为中国企业进军欧洲能源基础设施市场的重要契机。作为全球储能和电网构建技术的领先供应商,中国在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上的成果,对防范大规模停电、保障电网稳定运行具有关键作用。

“我们需要借助中国的各类技术来改善电网,”西班牙智库“可再生能源基金会”的气候政策经理莫拉莱斯(Ismael Morale)表示,“我认为,目前我们从中国企业那里真正需要的是储能技术。西班牙急需提升自身的储能能力。”

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曾强调,全球能源转型不应只有“中国故事”,更要有各国团结合作的“世界故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未来中国清洁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继续秉持生态文明理念,与国际社会一道深化国际绿色合作,推动各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作出更大的中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