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里
有一块看似不起眼的石头残块
而它竟是三国时期的
“官方教科书”
三个看点带你认识
正始石经残件
“一字三体”
打开三国版《春秋》
1700多年前的学子
想要研读儒家经典
该去哪找官方版本?
位于曹魏都城洛阳的最高学府
太学
在正始二年(公元241年)
公开发布了一版“官方教科书”
正始石经
(石经是中国古代刻于石碑、摩崖上的儒家经籍和佛道经典)
这部石经信息含量极高
包含了儒家经典中的
《尚书》《春秋》及部分《左传》
眼前这件残片就是正始石经的一部分
现存二十余字
记载了《春秋》中的部分内容
石经中最独特的莫过于它的排版与字体
碑文集齐了古文、小篆、隶书
每个字的三种字体上下对应
因此这部石经也被称为“三体石经”
石经的刻制工艺精湛
字字工整规范
为研究古代文献、汉字演变
提供了宝贵实物资料
大容量知识“硬盘”
石碑里的文脉传承
古代太学刻造石经的目的之一
就在于弘扬儒学
有了“官方教科书”
各地学子都能前来“打卡”、校拓
学习“正版知识”的同时
还可以校正书体、文字和文献内容
对儒学经典的保留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正始石经并非孤例
△东汉 熹平石经 周易残石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东汉时期的熹平石经
是现存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
共有46块碑,200911字
包含《周易》《春秋》《论语》等
经典著作
△唐 开成石经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唐代的开成石经
则用114石650252字
刻写下《尔雅》《孝经》《礼记》等12经
一块块石碑
堪称古代大容量的“硬盘”
传承文脉数千载
藏品万余件
来这座博物馆感受考古百年历程
收藏正始石经残件的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是我国高校第一所现代化博物馆
第一所考古专题博物馆
这座小众高校博物馆内
宝藏文物众多
馆内有石器、陶器、瓷器等万余件藏品
见证了北京大学的百年考古历程
△战国・楚 青铜戈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藏
1922年
现代考古学刚刚传入中国之际
北京大学即设立考古学研究室
开启了考古历程
△1957年,北大师生在河北邯郸开展田野实习时的留影
反映商代占卜和祭祀文化的
刻辞龟甲
见证西周礼制的叔虞方鼎
罕见的卵白釉印花“太禧”铭盘
博物馆内的件件文化奇珍
即是厚重历史与学术底蕴的生动注脚
如今
新一代北大考古人已成长为学界中坚
仍在考古工作一线深耕探索
△2025年度中蒙发掘团队
“授业于田野之间”
考古文博学院在山东临淄、陕西周原等地
设立多个考古教学实习基地与考古工作站
大三的学生们在这里
扎根田野,挖土实践
体验最真实的考古生活
翻山越岭,在探方下掘进
这是百年间学术精神的薪火相传
石经残件跨越千年
一笔一画 弥足珍贵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武慧锋
文案丨翟子昊
美编丨喻偌
审校丨左中明 肖大贵
统筹丨刘莹 戴广宇
特别鸣谢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总台北京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