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纪委监委通报仁东镇某村擅自以“绩效工资”形式将村集体资金发放给村“两委”干部的违规发放补贴问题,教育警醒村(社区)干部以案为鉴、汲取教训,绷紧纪律之弦。
玉州区纪委监委紧盯村级小微权力运行,在做实日常监督、完善监督机制、强化专项治理、深化警示教育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坚持教育在先、提醒在前,以廉政谈话提醒为抓手抓好日常监督。督促镇(街道)包村领导或纪委(纪工委)书记对村“两委”班子成员、村党组织书记对村“两委”其他成员、村班子成员对其他党员进行谈话提醒,打好廉洁“预防针”,层层传导责任和压力,及时提醒纠正基层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督促基层干部廉洁规范履职。
针对村级监督点多面广、监督力量分散薄弱等特点,玉州区纪委监委健全完善监督机制,统筹区、镇、村三级监督力量强化基层监督。日常工作由村务监督委员不定期“巡检”,重点工作由区纪委监委、镇(街道)纪委(纪工委)以及村务监督委员会“三级联动”督查,并建立健全与组织、农业农村、民政、财政等有关部门信息共享、线索移交等协同机制,强化对村(社区)民主决策、“三资”管理、工程建设等各方面工作的监督检查,促进同题共答,打通基层监督中的堵点难点。
玉州区纪委监委找准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小切口”靶向纠治,紧盯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违规处置村集体“三资”等问题开展专项监督。工作中,建立委班子成员包片督导、包专题负责、分片协调的联动机制,委领导带头深入职能部门指导问题线索排查,严查快处有关问题。截至目前,农村集体“三资”问题立案28件,敦促退回款项300多万元。
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用身边人身边事以案明纪、以案说法,筑牢村(社区)干部拒腐防变思想堤坝。今年以来,对村(社区)干部进行党风廉政教育专题授课4场次,注重把握村(社区)干部的特点量身定制授课内容,既讲政治理论,也讲形势政策,既讲典型案例,也讲身边故事,推动教育从“入耳”到“入脑入心”。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通报曝光典型案例、打造村级廉政文化阵地等举措,常态化精准化做实村(社区)干部警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