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京10月11日消息(记者文峰)“通过对水的精准管理,可以让水稻在该长高的时候长高,该长胖的时候长胖。这就是技术的赋能作用。”刘笑吟是河海大学的青年教授。出生于1989年的她,主要从事农业节水灌溉可持续发展及气候变化响应等方面的研究。
从2008年踏入河海大学至今,在近18年时光里,刘笑吟把农业水利的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交出了“农业节水效率提升20%”的实干答卷。她和团队成员一起,把光伏技术和智能灌溉结合,并拿下了联合国粮农组织青年创客大赛一等奖。
刘笑吟(右)带着学生在试验田收集数据并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
学生给她的评语是“高颜值+高学历+兴趣广泛+严谨认真”。在做科研时,她喜欢到试验田里问为什么、怎么办。夏天的试验田酷热难耐,田里的水甚至有些烫人。35℃以上的高温裹着潮气扑面而来,蚊虫在耳边嗡嗡作响。刘笑吟却习以为常地蹲在田埂边测数据。若遇上突发暴雨天气,那在泥地里摔跟头也是常有的事。谈起这些经历,她脸上带着淡定的微笑。
如今,刘笑吟的节水技术已充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起到关键作用。她和团队研发的“时空尺度转换”技术,还破解了农田需耗水监测数据时空尺度不连续的难题,让农田耗水量算得更精准。江苏高邮灌区更是靠这项技术,成了全国节水灌区示范点。
在生活中,刘笑吟是一个“斜杠青年”,她喜欢音乐、跳舞、烘焙。她说:“认真工作、开心生活两者不误,才能持久战,才是最好的节奏。”
和刘笑吟一样,今天在治水兴邦的新征程上,新一代水利人用青春奋斗守护江河安澜,也用创新和技术让农业等“国之大者”实现新的突破。他们书写着自己的青春华章,也给更年轻的“后浪”们提供了启迪和导向。
理想、学习、奋斗、创新,是新时代的青春关键词。刘笑吟用18年的青春不断学习、奋斗、创新,背后有理想、情怀、毅力和热爱。她带领团队先后斩获大禹水利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水资源高效利用与节水技术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农业节水科技奖一等奖、二等奖,江苏省水利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诸多奖项,并入选江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和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计划。
“农业水利技术,不是冰冷的仪器和数据。”正如刘笑吟所说,它们是能让农民笑起来、让稻田丰收的伟大事业。她喜欢看风吹过成片的稻田,喜欢在丰收的季节抚摸饱满的稻穗。她说,自己刚入学时,导师和她现在的年纪差不多,在学习期间,导师的科研作风对她影响很大:“我希望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可以让技术的赋能作用惠及更多农民。”
【记者手记】
汉语中“笑吟吟”意为“微笑的样子”。刘笑吟爱笑,折射着她乐观的青春心态。这种乐观源自于学习认知,也源自于不懈努力带来的成就感。
有内涵的青春离不开刻苦地学习。学习是取得成就的起始环节,但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还很辛苦,但是苦中有乐。一个人,因为有理想,才会不断学习;一个人,体会到靠近理想的那份快乐,才能真正体会学习的价值并乐此不疲。青春,只要守护心中的理想,坚定一种信念,保持一种追求,就会遇到和搭建出属于自己的事业大舞台。
青春中,要练真功夫。看刘笑吟等青年才俊的成长轨迹,我们可以体悟,成功是由知道到做到、主动作为的过程。当我们主动作为,乐于学习,敢于学习,喜欢学习的时候,就会感受到能力的进步;当我们主动奋斗,乐于奋斗,敢于奋斗,喜欢奋斗的时候,定会收获不断累加的成就。
青年既是学习者、成长者,也是事业的开拓者。希望我们能从动人的青春故事里得到更多启发,锚定自己的前进方向。努力干在实处,成就一件件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实事,也更加能够理解青春华章中理想和努力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