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慧眼”识破套资把戏

新浪国内新闻 2025-10-12 00:36:51

前不久,我和同事凭借细致入微的数据比对与分析,成功揭开辖区某社区通过虚开发票套取财政资金的伪装,让违规行为无所遁形。

该社区问题的暴露还要从今年4月我参加的城中区委第二巡察组开展的常规巡察说起。“转账个人账户支付社区加班误餐费”“外包给第三方公司清运垃圾合同缺少验收佐证材料”“支付制作宣传栏材料价格高于市场价”,巡察中,该社区财务凭证中的漏洞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而在后续组织的谈话中,社区相关负责人神色慌张、言辞闪烁,心虚的状态显而易见,可关键的直接证明材料却迟迟未能找到。

线索不能就此中断。我们经过深入分析,决定将突破口锁定在该社区近三年的财务凭证上,先梳理出所有关联财务凭证编号,逐一复印物品采购清单,再通过分类整理、统计核算、数据深挖,在密密麻麻的数字中寻找违规痕迹。​

通过首轮“纵向分析”聚焦办公用品采购数据,一个异常现象很快浮出水面:该社区在同一销售单位采购的“档案盒”与“长尾夹”的费用占比竟高达全部采购总额的55%,且每笔订单的采购量都远超常规需求。

“一盒长尾夹有几十个,每次却要采购60至100盒,一个社区真的需要这么多吗?”带着疑问,我们继续深挖财务凭证,更多疑点接踵而至。​

按照行业常规,档案盒按规格不同分为“28.5元、18元、10-15元、10元以下”四个价位档,大多数单位会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但该社区却“偏爱”高价位,只固定采买两款高价档案盒,更蹊跷的是,采购方式刻意拆分——部分清单走政府线上采买渠道,部分通过线下三方询价采购,看似合规,实则规避了财政部门对采购数据的全面监管,试图用“碎片化”记录掩盖真实情况。​

为验证判断、确保核查准确性,我们迅速扩大数据范围:统计该街道及下辖其他社区的同期采购数据,从近三年上百种办公用品采购清单中,精准提取“档案盒”“长尾夹”的关键数据开展“横向分析”。对比结果令人震惊:街道及其他社区的这两类用品采购费用占比均处于合理区间,而该社区的消耗量竟比街道与其他所有社区的总和还要多。横纵双向数据的交叉印证,清晰指向了“虚开发票”的典型特征,违规事实的轮廓愈发清晰。​

为彻底固定证据,我们决定将核查时间线从3年拉长至5年。随着更多历史数据的梳理,一个规律性行为被锁定:2020年采购记录还完全正常,从2021年10月起,直到巡察组进驻前,该社区就只买这两款高价档案盒。这一固定不变的采购习惯,如同一条“时间轨迹”,将该社区近四年通过虚开发票套取财政资金的违规行为彻底暴露。​

最终,我们将该条重要线索与此前发现的3条廉洁风险线索一并移交城中区纪委监委。经后续核查,4条线索全部查实,3人受到党纪处分。

那些看似枯燥的数字、琐碎的清单,实则是还原真相的“密钥”。正是一次次精准的数据比对,让违纪行为的伪装被层层剥开,最终无所遁形。这段抽丝剥茧经历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巡察工作既要练就“察微知著”的敏锐,从细节中捕捉异常信号,更要掌握“以数为证”的本领,让精准数据成为戳穿违纪行为的“利器”。​​(柳州市城中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