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省司法厅、南京市司法局、南京市鼓楼区政府共建的江苏(南京)涉外法律服务中心于10月13日启用,主要为汇聚优质涉外服务资源,畅通企业与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对接渠道,“一揽子”解决企业涉外法律难题。记者近日走进新启用的江苏(南京)涉外法律服务中心,涉外法律咨询、涉外公证、涉外仲裁、域外法律查明、跨境金融和保险服务、政务综合服务等6个服务窗口依次排开。窗口前,律师、公证员们正提供免费服务,不时有人前来咨询。
首批入驻中心的南京仲裁委员会,组成仲裁庭审理一起跨境投资纠纷案件。案件中,某美籍华人与国内某投资公司等十余家企业签署融资协议,并约定在纳斯达克完成一家医疗企业IPO,但受境外医药行业监管和资本市场准入政策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IPO计划未完成,投资人向南京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据了解,这次仲裁庭专家类型丰富,包括长期从事金融证券、股权转让,以及公司合规方面的资深人士。
南京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丁淑琼告诉记者,南京仲裁委员会于2020年8月成立江苏(南京)国际商事仲裁中心,这几年受理的涉外仲裁案件年均增长20%。进驻江苏(南京)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就是要借助中心的涉外法律服务资源集聚优势,发挥仲裁制度优势,共建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优选平台。
目前,江苏(南京)涉外法律服务中心重点布局涉外事务综合咨询、国际商事海事争议多元解纷、企业涉外法律专题服务、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训等四大功能,首批入驻的还有南京市紫金山国际商事调解院、亚太国际仲裁院江苏代表处、南师大域外法律查明服务中心、石城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等多家法律服务机构,南京海事法院在此设立巡回审判点。
“企业法务部门力量不足,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收、土地、环保、劳动用工等政策法规不熟悉,难以熟练应付国际贸易投资中的法律问题。”江苏苏美达集团有限公司法律及风控合规部总经理杨国峰告诉记者,企业与中心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希望通过涉外法律服务中心“一企一策”解决涉外法律问题,让企业“走出去”更有信心和底气。
南京市司法局党组副书记、政治部主任徐晓洁表示,中心将围绕企业涉外法律服务需求,汇聚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形成立足南京、服务江苏、面向全国、辐射共建“一带一路”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涉外法律服务平台。
对外开放不断走深走实,离不开高水平涉外法律服务提供的坚实保障。两年来,我省大力推进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先导区建设,涉外法治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苏州探索建设“国际化、专业化、数字化”苏州国际法务区,实现涉外法律服务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无锡构建全球法律服务即时响应系统,汇集300多家境内外法律服务机构、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常州建立江苏新能源争议仲裁中心,为“新能源之都”撑起“法治护栏”;徐州市依托“走出去”企业及在海外设立分支的律所运营海外中心,构建涉外法律服务发展模式;中韩(盐城)法律服务产业园吸纳20余家法律服务机构入驻,服务盐城经开区千亿制造业发展壮大;全省全面推行“涉外公证+领事认证”一体联办,97家公证机构具有涉外公证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