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缴的水电费,怎么就成了他的购物款?”2025年3月,白银市平川区纪委监委查处一起一名物业收费员利用职务之便,将居民水电费挪作个人消费的案件。这起案件的查处,倒逼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监管,切实提升物业服务质效。
物业服务,关系千家万户,是离百姓最近的“管家”。然而,这个本该贴心的“管家”却时常让人闹心:服务承诺不兑现、收费项目说不清、公共收益成了“谜”……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是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大事”。
面对群众的烦心事,市纪委监委结合物业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通过“室组”联动、“组组”协同、“室组地”联合办案等机制强化监督,让更多居民切实感受到物业服务的提升。
整治从夯实基础开始。市纪委监委联合组织、人社等部门,推动健全“红色物业”体系,配齐市级物业行业党委委员,确定党建工作联系点7个,让党组织在物业服务中发挥引领作用。同时,大力推动小区成立业主组织,让居民有了“当家做主”的组织保障。
畅通渠道是发现问题的关键。市、县两级专班发布线索征集公告,对收到的101件投诉建立台账、全程跟踪。
更让居民欣喜的是,以往被视为“灰色地带”的公共收益如今晒在了阳光下。在全市340个住宅小区,公示了1530万元公共收益明细。“电梯广告收入多少、怎么用,现在一目了然。”一位业主说。
整治不仅要“破”,更要“立”。在市纪委监委的督促下,市住建局、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等部门单位联合在全市21个小区试点推行业主共有物业和共有资金监督管理办法、试点小区物业服务费监督管理办法、普通住宅物业服务质量考评方案等三项制度,为物业服务戴上制度“紧箍”。
如今,走进白银市的各个小区,环境变美了、服务变好了、居民心里更踏实了。(供稿 张涛 编辑 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