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国际研究最新发现,人体肠道细菌内一些“休眠”噬菌体,会在肠道细胞代谢物刺激下被“唤醒”。这一发现可能为利用噬菌体重塑肠道微生物群落、改善肠道健康以及开发微生物疗法治疗肠道疾病提供新思路。
噬菌体是感染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因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称为噬菌体。因为必须在活菌内寄生,所以它们通常在肠道等微生物群落丰富的地方存在。人类肠道中噬菌体多样性极其丰富,然而由于缺乏可培养的分离株用于实验验证,人们对噬菌体与人类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知之甚少。
在本研究中,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从澳大利亚微生物培养库收集了252种从人体微生物群落中分离出来的细菌菌株,在实验室使用专业的缺氧厌氧箱进行大规模培养,然后用10种不同的化合物、食物和条件对它们进行处理测试。
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噬菌体在自然状态下保持休眠,只有少数在实验条件下会被激活。然而,当这些噬菌体暴露于人类肠道细胞产生的化合物时,活化率显著提升。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现表明,人体不仅是一个被动的环境,它还在主动地影响病毒行为,在塑造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发挥了重要且直接的作用。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病毒基因中的一些特定突变可阻止其活化,使得部分肠道噬菌体进入永久休眠。这一发现可为未来通过调控肠道微生物群落改善健康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结果为开发针对炎症性肠病、癌症等疾病的微生物疗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平台。
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