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谈关键时期的关键部署

新浪国内新闻 2025-10-26 20:03:50
郑永年谈关键时期的关键部署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这是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制定的第三个五年规划建议,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建议。

“十五五”这五年,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如何理解关键时期的关键部署?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谈“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变化

《建议》指出,“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如何看待“十五五”时期我国的发展环境?

郑永年说,“十四五”时期,我们面临的“黑天鹅”事件太多,特朗普发动贸易战、国际地缘冲突等等,这些没有预料到,但中国挺过来了,“十四五”很不容易,“十五五”时期我们的确定性反而更大了。“因为‘十四五’时期很多问题暴露出来了,中国也找到了解决方法。我们的制度优势、经济基础这些确定性因素,使我们更加坚定有能力勇于面对‘十五五’时期可能出现的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可以确定的是我们政策准备更充足了。”

郑永年认为,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是中国适应国际环境,是“跟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现在能主动塑造自己的国际环境,在“领跑”。面对“黑天鹅”事件,我自岿然不动,我们有定力、有能力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正如《建议》指出,大国关系牵动国际形势,国际形势演变深刻影响国内发展,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郑永年说,但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十五五”时期,既要乘势而上,又要迎难而上,作为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保持战略定力,有能力、有信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

谈重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与“十四五”规划一脉相承,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继续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并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明确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郑永年说,“发展是硬道理,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过去几年,国际社会出现了逆全球化、经济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现象,影响了发展。而国内也面临一些改革发展难题。无论是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要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如果不发展,问题就谈不上解决。”

郑永年认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十五五”时期我国制定各项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郑永年同时注意到,关于“安全与发展”,《建议》中有一条非常重要,就是“确保社会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我把它理解为社会活力,也就是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有机统一。在安全与发展方面强调社会生机勃勃,这一点非常重要。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要有一个均衡的关系。如果社会没有活力,就很难做事情。”郑永年说。

如何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统一,既“管得住”又“放得开”?郑永年认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概念上很好理解,但体现到制度层面是一门大学问。“有为政府,管得太严了,社会就没有活力了;市场太有效了,就可能把老百姓的韭菜割完了。这就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现在一些平台企业有海量数据,应该向上、向高、向外,像马斯克那样做企业,而不是向下去抢老百姓的白菜。我们需要好的有为政府、好的有效市场,这需要在体制机制方面做更多的改革。”

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建议》明确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的第一条,其中提出要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的顶层设计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郑永年认为,这些年大力发展制造业这条路我们走对了,特别是通过高端制造业来壮大实体经济。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构架最根本的东西,是中国比较优势里的比较优势。从低端、中端到高端,中国的制造业种类最齐全。在一些尖端领域,中国也正在奋起直追。“所以制造业的基础决不能动摇,要通过发展制造业,壮大实体经济,再来提振消费。”

《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这将催生出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建议》还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表示,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为我国经济大盘、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郑永年认为,围绕第四次产业革命,内涵外延都还是在发展。政策研究界、学术界有个简单公式,产业革命等于生物工程加人工智能,中美都在围绕着这个构架来布局。人工智能既是技术,也是工具,赋能千行百业。

郑永年说,“《建议》还有一个提法非常重要,就是要发挥重点区域增长极作用。中国的顶层设计与地方发展实际高度契合。我们比较世界第四次产业革命竞争,技术、产能越来越集中在中美两国,但中美两国又存在内部高度集中的情况。美国集中在硅谷,中国有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大家未来五年发展方向也非常明确,在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竞争会非常激烈。”

谈科技自立自强

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面向未来五年,《建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

“‘十四五’我们走得很不容易。”郑永年回顾,这五年,我们碰到了特朗普第一任任期的尾巴,特朗普开启了中美贸易战,搞“脱钩断裂”“卡脖子”,搞“小院高墙”,对中国进行围追堵截。“这使中国的科技投入不仅仅是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以前,国际市场上有的科技我们采购就行了,特别对于一些公司来说。现在我们必须自己投入、突破,加大力气解决‘卡脖子’问题。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布局,我们实现了众多突破,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

数据显示,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议》提出,“十五五”时期,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郑永年认为,到2035年还有10年时间,接下来的这5年非常关键。因为过去五年的投入,现在中国的科技实力正在凸显,我们有能力实现上述目标。

谈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如何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数据显示,我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已从过去的328项减到目前的106项,4200多件阻碍要素流动的政策举措得到清理,但还有不少堵点和卡点。

对此,《建议》提出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规范地方政府经济促进行为,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等举措,将更加有力有效地破除各种市场障碍,充分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红利。

“有了统一大市场,才能畅通大循环。”郑永年说,市场是全球最稀缺的资源,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客观要求。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做大量工作。“长三角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三省一市有很多统筹协调机构。他们地方政府不是没有竞争,而是基于劳动分工之上的良性竞争。如果一哄而上又一哄而散,那就是低端的竞争。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起来以后,一定也会有竞争,这就迫使地方政府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找到基于劳动分工之上的良性竞争,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针对“反内卷”,郑永年认为,政府要明确企业不能做什么,如不能无限降价造成内卷;同时要明确企业应该做什么,既不能一哄而上,也不能一哄而散,充分发展新的经济活动,释放新的经济活力,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让新质生产力落地。

谈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建议》围绕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

郑永年认为,“世界正步入内部革命与外部战争同时发生的时代。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稳定的政治主体,经济社会才会发展。政治主体是稳定力量,也是定力所在。像美国,党争分化、民粹主义抬头,政治主体受到非常大的冲击,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问题。所以现在特朗普呼吁重建美国的政治主体。”

“对于中国来说,要巩固政治主体,就是要全面从严治党,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郑永年说,“中国有深厚的吏治文化。对腐败分子一定要严惩;同时对工作上有一些失误的同志,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激发干部队伍内生动力和整体活力。”

郑永年说,未来五年,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关键是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新京报记者 何强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