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岳麓下,浩浩湘江畔,有一片典雅、庄重的古建筑群,这就是为世人瞩目的“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岳麓书院创建于北宋,历经元明清各代兴学不辍。
悠悠书院,弦歌不绝。如今,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的二级学院(历史与哲学学院),构建起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绵延千年的教育、学术文化与研究传统在此赓续,活化在湖湘大地,蕴含于湖大师生治学求学的精神气质中。
“时常省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从大门行进至讲堂,全文108字的清代《岳麓书院学规》碑就嵌于讲堂左壁。《学规》共18条,前10条讲如何为人,后8条讲如何做学问,文字明白晓畅,又蕴含深意,表达出务实认真又注重人伦的通才人格教育理念。
这一《学规》今天仍然“活着”。每年9月,在岳麓书院新生入学礼上,《学规》是全体新生集体诵读的内容,也被写在湖南大学学生守则的醒目位置。在岳麓书院副院长陈仁仁看来,《学规》蕴含的修身治学之道,影响了一代代书院人,时至今日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岳麓书院实行班导师、学业导师、学术兴趣导师、生活导师“四维”本科生导师制,采取小班化教学,目的就是发掘传统书院育人智慧,建设良好学风,在师生、朋辈的相互影响中实现价值引领和人格塑造。”陈仁仁说。
文庙前坪是岳麓书院学生集体活动的重要场所。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介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重视“习礼育人”,新生有入学礼、拜师礼,毕业有谢师礼;师生在清明节要去宁乡祭扫岳麓书院先贤张蚰梗宋缃诎葳饲屿簦鬃拥饺盏轿拿砑漓肟鬃印!啊叭袢馈蹦芗し⒀兄谢判愦澄幕闹鞫馐叮彩亲鹗χ氐馈⒓こ沙さ闹匾鞘健!毙び烂魉怠
穿过书院文庙大成殿,从这里拾级而上,便来到了明伦堂、文昌阁。如今,岳麓书院明伦堂教学区是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历史学、哲学、考古学等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区域,庭院深深、古色古香的环境为学生开辟了独特的学习场所。
浸润式的学习体验和氛围,激发了学生将传统与创新结合的灵感。去年,岳麓书院2024级历史学专业本科生王朴纯以饮食文化读书会上的灵感偶得为起点,参与了项目“古食今味:沅陵虎溪山《食方》简的复原、活化与推广”,荣获全国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金奖。团队依据西汉食谱《食方》,用传统工艺成功复刻出2000余年前的米饭。“从文献考证到动手实践,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体验到历史“活”起来的乐趣。有幸在千年学府读书的我们,更应当传承一代代岳麓学子那心怀天下的胸襟和匡国济时的情怀,学先贤言法,经世致用。”王朴纯说。
从宋代“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到清代“中兴将相,十九湖湘”,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经世致用、实事求是、开放自由、兼容并蓄的治学精神代代流传。“如今,湖南大学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化自信。”湖南大学教务处处长张屹说。(郑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