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又是一年重阳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戏曲频道2025年“九九重阳”戏曲联欢会,将在这个寓意尊老、敬老、爱老的温馨节日里,于“戏曲曲艺之乡”天津的广东会馆古戏楼温情上演。这场以“艺术不老・风骨长青”为主题的联欢,不仅是一次戏曲艺术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跨越年代、融汇南北的温情聚会,旨在以戏传情,以曲达意,致敬艺术家的毕生追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亮点纷呈
名角荟萃,经典重现
本次联欢会汇聚了来自京剧、评剧、河北梆子、晋剧、豫剧、川剧、粤剧等多个剧种的数十位老中青艺术家,可谓群星璀璨,好戏连台。

高龄艺术家风采动人――联欢会将见证多位高龄艺术家宝刀未老的舞台魅力。93岁的荀派、尚派名家王紫苓,97岁的周派老生苏承龙(全场最年长),以及86岁仍坚持彩唱晋剧《春秋笔》的李月仙等,他们将用精湛的技艺诠释“艺术常青”的真谛,成为晚会最动人的风景。

津门力量集体亮相――作为东道主,天津籍艺术家构成了本次联欢的中坚力量。从天津京剧名家王艳的《麻姑献寿》开场,到张志云的程派《锁麟囊》,再到邓沐玮、王平回忆经典剧目《华子良》的创排往事并献唱,以及崔连润携学生展示评剧《狗不理传奇》,充分展现了天津作为戏曲重镇的深厚底蕴与活态传承。
南北剧种交相辉映――晚会突破地域限制,广纳南北名家。豫剧名家虎美玲献上常派经典《花木兰》,川剧名家刘芸演绎《别洞观景》,粤剧名家倪惠英在具有岭南风情的广东会馆内唱响《贵妃醉酒》,彰显了中华戏曲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特别环节致敬大师――今年适逢多位戏曲大师诞辰整年份,晚会特设“百年纪念”环节。张君秋亲传弟子赵秀君、高盛麟弟子刘子蔚、盖叫天之孙张善麟、裘派传人孟广禄等将深情追忆师恩,孟广禄更将献唱裘派名剧《赵氏孤儿》,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与传承。

温馨互动情暖重阳――“遇见当年”环节将通过老照片猜谜,唤起艺术家们青葱学艺岁月的记忆,温情与趣味并存。经典戏曲电影《三打陶三春》的主创王玉珍、罗长德、张克让的重聚,将带来一波满满的“回忆杀”。而李伯祥的相声《报戏名》、王冠丽的京韵大鼓《剑阁闻铃》,则展现了戏曲与曲艺的深度融合。

意义深远
传承有序,情怀永续
本次重阳联欢会远不止于一场演出,其背后蕴含的多重意义使其格外珍贵。
尊师重道,传承有序――从拜师学艺的往事回顾,到师徒同台的技艺展示,再到对已故大师的深切缅怀,整场晚会贯穿了戏曲界“尊师重道、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青年演员万琳、闫文倩的《坐宫》选段以及少儿戏曲串烧,则让人看到戏曲艺术未来可期。
人文关怀,情系耄耋――联欢会以老艺术家为主体,聚焦他们的艺术人生与精神风貌,营造了浓厚的尊老敬老氛围。主持人与艺术家的亲切互动,以及最后全体艺术家在大型“寿”字上签名的仪式,将表达对老艺术家们最诚挚的祝福――“添福添寿,长乐安宁”。
百年戏楼,声动古今――选择在拥有百年历史的广东会馆古戏楼举办,建筑本身的历史感与戏曲艺术的古典美相得益彰。主持人对戏楼“鸡笼式”藻井扩音原理的介绍,更增添了活动的文化底蕴,实现了历史空间与当代艺术的完美融合。
佳节应景,戏以抒怀――晚会紧扣重阳节“思亲、敬老、祈福”的文化内涵。河北梆子《双官诰》演绎家风传承,《四郎探母》抒写家国情怀,最后上演的戏歌《采桑子・重阳》则以京剧韵味全新诠释伟人诗词,为传统节日注入时代气息与艺术美感。

共赴约定
岁月留声,艺术不老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重阳戏曲联欢会,旨在打造一个属于戏曲人的温暖家园,一次年复一年的暖心约定。在这里,我们不仅欣赏到顶尖的戏曲艺术,更能感受到老一辈艺术家对舞台的挚爱、对生命的豁达以及对后辈的殷切期望。

10月29日19:30,相约总台央视戏曲频道(CCTV-11),共同聆听这场百年戏楼、悠悠戏韵的岁月回声,见证艺术家们风采依旧的荣光时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岁月长河中生生不息的永恒魅力。九九重阳,风骨长青,艺术不老,我们不见不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