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药监局、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10月30日联合发出通知,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等有关要求,切实降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宫颈癌等疾病负担,充分发挥疫苗在防控传染病中的重要作用,满足防病需要和群众健康需求,经国务院同意,决定自2025年11月10日起,在现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组织各地为2011年11月10日以后出生的满13周岁女孩免费接种2剂次双价HPV疫苗(间隔6个月)。现就有关工作事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贯彻落实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是降低人群疾病负担、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的惠民利民措施。各地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部门统筹与协作,按照职责推进接种工作安全、有序开展。
二、统筹谋划,提早做好准备
各级疾控部门要会同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认真开展辖区目标人群数量及既往接种HPV疫苗情况的摸底,精准掌握目标人群数量,并按照免疫程序要求做好疫苗需求统计工作。要结合辖区实际,制定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工作措施,并明确各项措施的部门职责分工。要根据《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23年版)》和中国疾控中心(中国预科院)制订的技术方案(另行印发)等要求,做好免疫规划信息系统适应性改造,针对疫苗使用管理及预防接种的操作、记录、报告、监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处置等,提前对辖区内预防接种单位人员进行全员培训。
三、加强调度,保障疫苗生产供应
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药监部门及各级疾控部门要加强HPV疫苗生产供应监测,做好生产要素保障,组织生产企业提前做好原辅料准备和生产排期,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确保疫苗生产稳定。药监部门要根据疫苗产量情况,合理安排批签发资源,保质保量完成批签发工作。在国家疾控局等部门组织领导下,中国疾控中心(中国预科院)要汇总各地疫苗需求信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及招标采购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依法依规开展HPV疫苗集中招标和采购工作。
四、广泛动员,提高疫苗接种意愿
各级疾控部门要会同卫生健康、教育、妇儿工委办公室等部门,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HPV感染的疾病危害、接种疫苗的保护作用等科普知识。要采用多种形式对目标人群及监护人开展宣传动员、健康教育,提高目标人群接种疫苗的积极性、主动性。各级疾控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辖区内目标人群接种HPV疫苗的进展,针对社会和家长关切及时作出回应。要加强舆情监测,做好舆论引导,积极营造群众支持和参与预防接种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妇儿工委办公室要在创建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示范县(市、区)、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中,将HPV疫苗接种覆盖当地适龄儿童情况作为重要内容。
五、精心组织,做好疫苗接种实施
各级疾控部门要会同卫生健康、教育等部门,综合考虑辖区HPV疫苗接种需求、现有接种单位设施条件及服务区域等,合理设置接种单位。统筹做好HPV免疫规划疫苗及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可通过常规接种单位预约分时段错峰接种等多种形式,为目标人群提供优质服务。要组织接种单位配备必需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人员、急救设备和药品等,发挥紧密型医联体牵头医院作用,派驻人员下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种门诊加强指导,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的医疗保障,在接种对象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能够快速处置;要由培训考核合格的医护人员开展疫苗接种、医疗救治等工作,保障接种安全。接种单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要向接种对象充分告知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实施接种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三查七对一验证”的原则规范操作,开展健康询问、接种禁忌核查、信息登记、接种后留观30分钟等工作。各级疾控部门要组织做好疫苗接种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和调查处置等工作。教育部门要组织和督促辖区学校配合做好HPV疫苗的接种实施工作。已通过民生实事等项目为辖区女孩免费接种HPV疫苗的省份,要做好项目覆盖人群和国家免疫规划目标人群的衔接。
六、强化管理,做好全流程风险防范
药监部门要督促指导疫苗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保障疫苗生产质量。要依法对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的疫苗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地方各级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要细化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疫苗出入库登记台账,做到账、物相符,严防疫苗违规使用。
七、加强保障,确保有序推进
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进一步建立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合力推进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有关工作。财政部门按规定做好经费保障。各级疾控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调研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中国疾控中心(中国预科院)要组织专家,加强对各地的技术指导和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