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1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完成的抽检任务中涉及食品添加剂项目的情况。
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完成的抽检任务中涉及食品添加剂项目227.45万批次,检出不合格2.12万批次,不合格率0.93%,比上年同期下降0.02个百分点。在指导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抽检的同时,市场监管总局也组织开展了本级的食品添加剂专项抽检。
在抽样方式上,采取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线下,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食杂店、餐饮场所等。线上,覆盖拼多多、抖音、淘宝等9个较大的网络销售平台。
在抽样产品上,聚焦食用农产品、蔬菜制品、粮食加工品等21个既往食品添加剂“两超”问题相对突出的重要食品大类,重点关注标签标识中有“零添加食品添加剂”“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不使用防腐剂”“不使用着色剂”等字样含义的食品。
在检验项目上,覆盖10类食品添加剂共31个检验项目开展抽检,主要围绕甜味剂、着色剂、防腐剂、膨松剂、护色剂、漂白剂等。
从抽检结果看,饮料、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乳制品等7个大类食品未检出不合格样品;粮食加工品、糕点、饼干等14个大类食品不同程度检出食品添加剂违规使用,主要不合格项目是漂白剂二氧化硫、甜味剂甜蜜素、防腐剂脱氢乙酸。
针对抽检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和问题样品,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开展核查处置,督促相关企业下架、召回不合格食品,对相关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依法实施行政处罚,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严厉打击食品添加剂滥用行为。
(总台央视记者 李晶晶 赵鹏)
 
			